歷史上,捻軍在長期抗清作戰中,形成1套獨特的流動戰法,常能克敵制勝。就連威名赫赫的僧格林沁,也死在了捻軍手下。
僧格林沁死後,清廷派曾國藩平捻。曾國藩以平定太平天國之餘威,在剿捻問題上卻屢遭敗績。後來,左宗棠與李鴻章聯手,左宗棠平西捻,李鴻章平東捻,總算剿滅了捻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捻軍給清朝統治以沉重打擊,但也給北方的老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有些紀律敗壞的捻軍,每到1地就搶劫商戶、錢莊、酒樓等;女人被強暴、蹂躪,男人則被亂刀捅死。
當時的皖北、蘇北,捻軍所經之地,很多女人為了不被凌辱,在捻子闖進家門之前,自焚上吊、跳井跳河,母親帶著女兒、姑嫂、姐妹同縊同亡者比比皆是。
革命軍來到蘇北,不僅要打垮江北大營,還要控制廣大鄉村,消除捻軍、團練對基層鄉村的影響力。
按照楊烜的指示,楊田將率領步兵1師,繼續進攻徐州,佔領整個蘇北,並在蘇北建立牢固的基層政權。
對於如何肅清蘇北,楊烜要求革命軍堅持以下原則:
1、堅決收編捻軍、地主團練、太平軍。
中華帝國治下,只能存在1支武裝力量,那就是革命軍。步1師奪佔江北後,不管是捻軍、清軍、太平軍、團練,包括天地會、白蓮教、漕幫等其他秘密會黨,要麼解散為民,要麼接受收編,決不允許單獨存在。
為了保證革命軍的純正性,收編其他武裝必須是徹底的、不留任何餘地的。若有不從,則以敵軍處之。
在軍隊問題上,態度必須堅決,必須旗幟鮮明,具體實施起來,則要講究方式方法。
2、要循序漸進。
江北變亂為時已久,要想平復江北,難以1蹴而就。因此,楊烜強調,態度要鮮明,步驟要秩序漸進,不能激起大變。
具體來說,就是要集中精力肅清蘇北,暫不涉足皖北。皖北的情況比蘇北複雜,捻軍主力也集中在皖北。
預計革命軍佔領蘇北後,大量捻軍、團練將逃往皖北。太平軍在皖北有1支大軍,由?王胡以晄率領。胡以晄已經接受革命軍改編,將負責對付皖北的捻軍。
同時,要下大力氣治理淮河,興修水利,減少水患,恢復農業生產。
3、要區別對待。
捻軍派系林立,要區別對待。
張洛行、龔得樹都是講信義、知廉恥的好漢。兩人抗清意志堅決,沒有什麼門戶之見,贊同革命軍的主張。自1854年底開始,兩人便大力支援革命軍,率軍渡過淮河,與革命軍並肩戰鬥。
張洛行、龔得樹是革命軍的朋友,主動懇求革命軍派代表指導工作。對於他們這些人,革命軍要採取親近態度,極力籠絡,爭取收編他們。
苗沛霖、李昭壽都是些見利忘義之徒,企圖割據1方,做個土皇帝。他們對自己的地盤控制較嚴,頑冥不化,首鼠兩端,必須堅決打擊之。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中間分子。他們大多受到裹挾,只想保住眼前的利益,沒有太大的野心,應儘量爭取改編他們。
4、武力支援土改。
歷史上,清廷先後調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3個大員平復捻軍。他們使用過查圩、保甲連坐、河防等方法堅壁清野,孤立捻軍,也給北方經濟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革命軍肅清蘇北,關鍵在於贏得百姓支援。要想贏得百姓支援,關鍵在於均田。老百姓得到捻軍的保護,故擁護捻軍。要想爭取民心,就得靠均田,授予老百姓土地。
土改是解決晚清社會矛盾的金鑰匙,也是革命軍在江北建立政權的重要舉措。為此,革命軍要以武力為後盾,堅決推行均田。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