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田進入杭州城當天,就大抵粉碎了城內的抵抗力量。得益於革命軍長期堅持的優待俘虜、群眾路線等政策,杭州軍民的抵抗並不激烈。
八旗兵龜縮在滿城內,絲毫不敢出戰。綠營和寶勝勇都已崩潰,或死或降或逃。
擺在楊田面前的,是如何趕在革命軍主力到來之前,堅決守住杭州城。
杭州是座大城市,有十個城門,還有艮山門這樣的水門。城內有80多萬居民,還有四千多名沒有解除武裝的旗兵。數萬驚懼不已的滿人,擠在錢塘門附近的滿城裡,惶惶不可終日。
楊田手上只有兩千兵馬,缺少重火器。好在革命軍戰鬥力強,可以以少敵多。兩千革命軍全都是騎兵,機動性強,可以隨時互相支援,一人可當數人用。
在黃宗漢看來,以兩千騎兵守衛杭城,抵禦可能到來的清軍江南大營援軍,似乎頗有困難。
楊田卻胸有成竹,指揮若定,接連頒佈多條軍令:
一、以野戰代替固守。
兩千革命軍騎兵,守城固然不足,但若論野戰,還是可以與清軍拼一拼的。
楊田守衛杭州,並不在城內坐等清軍,而是在城外佈置兵馬,發揮野戰優勢,爭取把敵軍援軍擋在杭城之外。
他封閉六處城門,每處城門只留一個排守衛。剩下四處城門,每處留下一個連人馬看守,嚴控人員出入。滿城那邊,楊田留下三百人馬警戒,防止八旗兵趁亂襲擊。
除去佈置在巡撫衙門、布政使衙門、杭州知府衙門的兵力,楊田還是擠出了七百人馬,部署在城北敵軍可能襲來的方向。
二、令黃宗漢出面維持秩序。
黃宗漢搖身一變,正式成為中華帝國浙江省省長。他擔任浙江巡撫多年,在浙江官場遍佈親信,杭州城內也有很多他的門生故舊。
有黃宗漢主持局面,很多杭州官紳也放鬆戒備,欣然接納革命軍。滿城裡的旗兵也再無殉城的想法,抵抗意志瓦解。
三、動員民夫幫忙守城。
杭州城內兵力短缺,楊田不敢擅自招募新兵,也不敢輕易留用清軍俘虜。好在情報局杭州站的特工們工作得力,在眾安橋北下城區的錫箔鋪、織機坊裡,招募了五百多個機戶工匠,幫忙維護社會治安。
革命軍就像傳言中的那樣不搶劫、不殺降,迅速贏得杭州民心,受到杭州士紳的歡迎。
四、廣設疑兵,迷惑清軍。
調海軍兩艘蒸汽戰艦至杭州城外,營造革命軍大軍已至的假象。
令城中商民趕製軍旗,在杭州城外的山林中上遍插軍旗,以為疑兵。清軍不知虛實,不敢貿然發動攻擊。
……
幾項措施落實到位,杭州城雖不至於固若金湯,卻也是防守得力,城內秩序迅速穩固下來。
黃宗漢暗自佩服,授意杭州官紳上“萬民傘”,募捐錢糧,歡迎革命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