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歐美這一段情節,靈感來自湘軍大佬郭嵩燾出使歐美的經歷。郭嵩燾是湘軍大佬,曾擔任廣東巡撫,有兩個女兒,親家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
郭嵩燾很有見識,出使歐美后,對歐美政治、文化、社會制度近距離深入觀察,讚不絕口。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沒想到,滿清頑固派指責郭嵩燾“事鬼”、“欲向夷人稱臣”,把他斥為漢奸。家鄉士子亦義憤填膺,竟然集會要拆毀郭嵩燾在家鄉的宅邸。
郭嵩燾見識非凡,對洋務運動之弊有著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列強之強不在堅船利炮,而在於政治經濟文化制度,主張從制度層面學習列強。
他被列強譽為“東方最有教養者”,回國後卻受到極為不公的待遇。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華夏的現代化道路,阻力極大,任重而道遠。)
卻說“海神”號返回廣州,已是1854年2月。馬上就要春節了,越王府內卻格外忙碌:籌劃已久的“二次東征”,已經箭在弦上。
革命軍“二次東征”,以福建為首要目標,包括臺灣島。滿清在福建的軍事力量,相當孱弱。因此,“二次西征”預計難度不大,無需投入太多兵力。
此戰的關鍵是,太平軍將在天京以東發起大戰,力圖擊破滿清江南、江北兩大營。兩軍遙相呼應,或將產生意料不到的效果。
楊烜對“二次東征”期望甚高,甚至還在百忙之中,參加過一次總司令部的兵棋推演。
作戰參謀們有些納悶,不知道楊烜為何對“二次東征”如此看重。畢竟去年羅大綱主持徵越戰役時,楊烜幾乎完全置身事外,甚至都不關心越南的戰事。
只有極少數的親信,知道楊烜的目標不在福建,而在江蘇、浙江,在天京。他預言太平軍會打破江南、江北兩大營,之後洪楊會發生內訌。
這種預言,尤其是洪楊內訌爆發時間的預言,聽上去未免有些匪夷所思。但楊烜堅持己見,又一向算無不中,大家便都只好相信了。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陸雨晨回國的正是時候。“二次西征”不僅是革命軍的事,也是軍政府的事。而越國工商業日趨發達,勢力進入交趾、婆羅洲等地,影響力日趨擴大。
現任政務卿楊國琛是楊烜的族叔,出身於綠營武官,雖對楊烜忠心耿耿,卻已不再適合主政軍政府。
陸雨晨文武雙全,又出使過歐美等國,見識不同尋常,由他接替楊國琛擔任政務卿,已是水到渠成。
這天,越王府軍政委員會組織開會。軍政委員會是越國最高權力機構,每次開會常要決定大事。委員只有五人,除了楊烜,便是革命軍總參謀長馮可欽、軍政府政務卿楊國琛、陸軍司令陳虹、海軍司令陸雨晨。
加之現在時近春節,陸雨晨使團回國,革命軍東征在即。幾個時間點糾纏在一起,使得這次會議頗引人矚目。
軍政委員會雖然很重要,其本身的辦公場所卻很低調,只是越王府一處獨立的、屋舍緊湊的院落。
與清朝軍機處一樣,越國軍政委員會關防特嚴,閒雜人等一概不得接近委員會。委員們開會時,所有人不得進入會議室,別說抽菸喝茶這種小事,就連記錄會議,都由委員親力親為。
委員會會議通常由楊烜主持,記錄會議則由排位最後的委員記錄。陸雨晨排位最後,本該由他記錄。陳虹為人最為謙虛,藉口說陸雨晨在外勞累奔波一年,又不熟悉最近的時政,執意由他執筆記錄。
第一件事,自然該由陸雨晨介紹歐美之行。陸雨晨簡明扼要,把自己在婆羅洲團結華人社團,與列強建交,向英法美俄等國推銷軍火,與美國商人開展商務合作,佩裡將軍叩國日本等事簡要敘述一遍。
眾人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使團在婆羅洲成立華人同盟會,事蹟早已傳回越國,令人大感興趣。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楊烜評論道:“越國第一次派遣使團出訪外國,歷時一年有餘,收穫頗豐。我們不僅與列強建立了外交關係,還在婆羅洲保護華人,在歐洲廢除了協定關稅,與美國商界達成了共識……
“下一步,我們要充分利用此次出訪的成果,選派人員擔任駐外公使。要繼續擴大軍工生產,及時完成軍火訂單。要繼續擴大工商業投資,支援怡和公司、新寧公司擴張……”
第二個議題,是調整人事。為了支援“二次東征”,也為了加速國內工商業發展,有必要在人事上有一番大的變動。
最重要的,便是楊國琛不再擔任軍政府政務卿,專任資政院議長。政務卿之職,改由陸雨晨擔任。陸雨晨則由武轉文,遺留下來的海軍司令之職,由美國人唐約翰正式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