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他確實曾冒險拜訪馬休.佩裡,但佩裡不願收留他。吉田松陰因為擅自脫籓,又擅自與夷人接觸,只得向幕府自首。1859年,德川幕府發動“安政大獄”,吉田松陰被幕府處死。
“海神”號上沒有會說日語的人。此時的日本武士階層主要以侯文為書面語言,只有少數高階武士才會熟練掌握漢語。侯文脫胎於漢語古文,可與漢語勉強溝通。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吉田松陰自幼好學,精通漢語,可以用紙筆與陸雨晨無障礙交流。
一番筆談,陸雨晨與吉田松陰頗為投機,只恨寫字太慢,不能痛痛快快地暢談一番。
不過,當論及兩國未來時,兩人不免有些爭論。吉田松陰寫道:“我國薩摩藩藩主島津齊彬熱愛西洋科學,在藩內執行富國強兵政策,採用西式練兵方法,生產新式武器。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建成了船塢,下水了輪船,成立了法國式的騎兵,開創了海軍。觀一葉而知秋,假以時日,我國必能覺醒出來,成為一個可與西方強國平起平坐的國家。”
如此大言不慚,令陸雨晨頗感不屑。不過,當他聯想到馬休.佩裡的來信,想到吉田松陰的勇敢,不由得產生了些許警惕。
日本長期受儒家文明薰陶,卻一向桀驁不馴,華夏也從成功征伐過日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元朝時,蒙古人入主華夏,武力世所罕見。忽必烈兩度征伐日本,或準備不周,或遭遇颱風,都無功而返。
明朝時,豐臣秀吉甚至率軍遠征朝鮮,企圖以朝鮮為跳板,進而征服華夏。明軍打敗了日軍,德川家康也趁機取代豐臣秀吉,在日本建立德川幕府。
總的來說,日本長期以華夏為師,認真學習、吸收華夏的儒家文明、佛教文明。直至當下,亦有不少日本人主張中日聯合,以東方文明對抗西方文明。
眼下這個吉田松陰,只是一個手中無權的下級武士,卻甘願冒著生命危險學習西方知識。日本國內還有千千萬萬個武士,也就有成百上千個吉田松陰。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與華夏不同,日本並無科舉制度,充當各級官吏的都是武士。一個合格的武士除了要習武打仗,還得經常修習學問,學習茶道、音樂、圍棋等各方面的雅事。
華夏各級官吏組成較為複雜,最尊崇的當為科舉正途出身,還有八旗宗親、捐納等。官吏多為文人,文官輕視武官,缺少尚武之風,也沒有日本武士那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包容開放的胸襟。
在晚清這個風雲際會的年代,對於中日韓這種儒家文化圈的國家而言,官員隊伍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國家未來發展的潛力。滿清官員整體不如日本武士,文官不行,武將更不行。
連馬休.佩裡這個美國莽夫都能看出來,日本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家。而滿清至今頑固保守,太平天國更是愚昧無知。
幸而越國在南方崛起,積極學習西方,日後必能統一中國。到時候,中國必要與西方發生衝突,日本或許能夠成為一個好幫手。
想到這裡,陸雨晨提筆寫道:“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同文同種,理應相互提攜,共同對付西洋入侵。不然,我們同為黃種人,將與印度人一樣,面臨被白種人亡國滅種的危險。
“歷史上,日本一直遊離在華夏朝貢體系之外,與華夏文明相對疏離。現在,為了富國強兵,中日應該聯手,實現東亞共榮。
“日本的希望不在幕府,而在長州、薩摩兩藩。中國的希望不在滿清,不在太平天國,而在復興會。松陰兄,為了東亞共榮,為了保種存文,我們要一起努力呀!”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