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王錱病死後,堂弟王開化與張運蘭分領其軍。王開化亦病死於軍中,張運蘭則以軍功升任福建按察使,於同治三年在福建戰死。
張運蘭說道:“敵軍兵少,故設下疑兵之計。從祁陽縣到衡陽府城,這段官道崎嶇難行,兩旁都是高山,便於敵軍設伏。
“我們若要追擊敵軍,必須派出兩支精兵,沿兩翼的山脊線並行,防止敵軍設伏。士卒連日急行軍,疲憊已極,不如好好歇息一晚,明日再奮起直追。”
王錱深以為然,只得停止追擊。已是三更時分,再返回大營又要耽擱時間。可若是留在驛站宿營,王錱手頭上兵馬太少,敵軍又神出鬼沒,隨時可能過來襲擊。
他只得帶兵返回大營,時間已是四更時分。卸下裝具後,王錱和衣而睡。可他修養還不到家,憂憤得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好不容易睡著,營中號角吹響,正是老湘營起床出操的號角。王錱一向帶頭出操,今天也不例外,頂住疲勞,從床上一躍而起。
吃過早飯,王錱帶領老湘營,分為前後兩隊,沿驛道向北進發。他聽從張運蘭的意見,在驛道兩旁的高山上各派一哨精兵,搜尋前進,防止革命軍設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哨是湘軍的基本編制單位,人數在一百人左右,大概相當於一個連隊。
相對於綠營、八旗而言,湘軍的編制相當科學。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步兵一營編制約為五百人,另有軍夫一百八十人。步兵一營轄四哨,一哨一百人左右。一哨下轄八至十隊,一隊十人。
不難看出,湘軍的營哨隊的編制,與近代營連班的編制相當相似。
王錱派兵沿山脈搜尋前進,行軍速度大慢,從山上行軍的兩哨官兵苦不堪言。
沿途依然有不少“莫要追擊,小心中伏”的字條,都被湘軍一一扯下。
經過永隆、大營兩鎮,地形開闊不少。接連兩天急行軍,都未遇到革命軍的伏兵。王錱緊張的心情放鬆不少。
第三天,湘軍從大營鎮拔營,繼續向前追擊。
往前便是祁東鎮,祁東鎮北面為開闊的稻田地,南面為小片山岡。王錱仍然十分警惕,派兵在南北兩翼搜尋前進,又派出先鋒在前面開路。
果然,革命軍在南翼小山岡上埋伏有兵馬。兩軍交火,革命軍人馬不多,略一交鋒便向東逃竄。
王錱據此判斷,剛才的伏兵可能是革命軍後隊,負責監控湘軍行蹤。那麼,敵軍大隊可能就在不遠處。
再往前走,就是排山鎮了。此地離衡陽城很近,騎快馬只需半天就能抵達衡陽。
排山鎮地形更加開闊,革命軍無從設伏。革命軍後隊與湘軍若即若離,湘軍卻怎麼追也追不上。
王錱急於追擊,督促部隊行軍。路過祁東鎮時,當地百姓說革命軍昨日在此宿營,一大早向東進發。
王錱心中更加焦急,要儘快追上革命軍,防止革命軍攻下衡陽。
誰知剛過祁東鎮,一發紅色訊號彈在空中拖搖出一條詭異的彈道。緊接著,前方官道兩旁,數百名革命軍步槍手從稻田地裡冒了出來。
密集的子彈形成交叉火力,射向湘軍追兵,當場擊斃上百名湘軍。張運蘭為湘軍前隊主帥,亦被流彈擊中,當地斃命。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