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地處湖南東南部,是湖南溝通兩廣、江西的重要據點。
從衡陽沿湘江溯流而上,可經湘桂走廊進入廣西。這條通道是古往今來進入廣西的必經之路。古代的靈渠運河,現代的湘桂鐵路、高速,皆走這條湘桂走廊。
從衡陽經耒水可以到達郴州,再經武江或連江,可以進入廣東。
這兩條通道,從秦朝南征百越時起,就是北方王朝進入兩廣的官道。
可以說,衡陽扼守住了兩廣的咽喉,佔據了衡陽,就拿下了進攻兩廣的橋頭堡。反過來說,守兩廣必守衡陽。
另一方面,衡陽東北的羅霄山脈,有一條明顯的東西。這是歷來湖南通往江西的戰略通道。如果從江西宜春方向南下兩廣,一般也會出武功山經湘江南下至衡陽,再取道入粵。
對於越國來說,如果要從廣州去湖北或更北的中原地區,最便捷的通道就是走衡陽,經湘江北上。
衡陽地理位置之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革命軍奇襲衡陽,後勤給養相當困難。一方面,革命軍火器裝備率高,彈藥消耗量大。另一方面,革命軍深入敵境作戰,一不熟悉地形,二無群眾基礎。
從桂林到衡陽,橫亙著越城嶺、都龐嶺、騎田嶺等五嶺山脈,崎嶇難行。
最快捷的,莫過於水路。
桂林市境內有一條靈渠,溝通湘江與灕江。這條靈渠修建於兩千年前,為秦始皇征伐百越時所建,早已年久失修。豐水期時,靈渠可以通行十五噸的小船。
楊烜之所以轉變戰略,放棄北上湖南,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靈渠失修、交通不便。他已經下令修浚靈渠,預計將於1854年底完工,屆時靈渠將能透過兩百噸的貨船。
如今正是枯水季,靈渠水淺難以通航,別說是鐵甲艦,就連最普通的蒸汽汽輪都無法透過靈渠。
無奈之下,革命軍近衛師長李秀成只能另闢蹊徑,在靈渠上游的桂林市全州縣,徵用了三十餘條木船。全州縣位於廣西東北角,再往北走,就進入湖南永州府了。
李秀成帶著一千五百名近衛師官兵,坐木船沿湘江順流而下。於此同時,廣西守備師副師長陳玉成,率領著一千騎兵夾江而行,與近衛師互為支援。
進入東安縣淥埔鎮,陳玉成首先遇到一股敵軍。幾年前,湘軍大將江忠源曾在湘江全州段的蓑衣渡設伏,重創太平軍。
湘軍故伎重施,在湘江東安段的淥埔鎮釘設木樁,攔阻江面,防止革命軍順湘江北上。
湖南東安縣淥埔鎮與廣西全州縣蓑衣渡一樣,都處於湘江上游,江面不寬,江水不急。清軍在淥博鎮江面釘設木樁,就能有效地控制江面,防止革命軍乘船北上。
陳玉成早已摸透了清軍的防禦佈置,他只帶十餘騎精騎,沿湘江西岸,前往淥埔鎮的清軍陣地挑戰。
淥埔鎮是處不大的鎮子,兩岸皆有高山夾峙,湘江穿鎮而過。此處靠近廣西,是清朝防禦越國的第一道防線。清軍在此佈置有一千兵馬,以綠營兵和團練為主。
守軍見陳玉成只有十幾騎騎兵,頓時大喜,紛紛叫道:
“四眼狗只有十幾騎。”
“莫要跑了四眼狗。”
“四眼狗這次跑不掉了。”
……
陳玉成只有16歲,卻戰功赫赫,已成為廣西守備師的副師長。因他雙眼有各有一顆大痣,遠望猶如四眼,故被敵軍蔑稱為“四眼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