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興以來,曾兩度兵臨湖南,第一次為1850年,太平軍“專意金陵”,途中經過湖南。第二次為1853年,太平軍西征,一度逼近長沙北郊,卻最終鎩羽而歸。
此時的湖南,各地大辦團練,號稱“湘勇”,又稱“湘軍”。曾國藩為二品大員,在鄉守制,奉咸豐之命擔任湖南“幫辦團練大臣”。
曾國藩久任京官,才能也很一般,卻被湖南團練奉為領袖。原因主要有兩條:
第一,他的官職最高,已是正二品的侍郎,一度兼任禮部、工部、刑部三部侍郎,官聲極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曾國藩嚴於律己,求學不倦,與左宗棠、羅澤南、胡林翼、江忠源等官紳關係極睦。
左宗棠是前任湖南巡撫張亮基、現任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極受信任,極富才幹。他有個綽號是“二巡撫”,意思是湖南官場只知有左宗棠,不知有巡撫。
不過,左宗棠雖是曾國藩的好友,卻並不大看得上曾國藩。曾國藩的迂緩遲鈍是出了名的,左宗棠則才思敏捷,心高氣傲。
曾國藩創辦湘軍時,侵襲湖南官場的權力,得罪了湖南官場。左宗棠身為二巡撫,鼎力支援曾國藩,幫了他很大的忙。
羅澤南則是湘鄉大儒,底下弟子眾多,其中的李續賓、李續宜、蔣益澧、唐訓方等人,都成為湘軍名將,位列督撫。
江忠源更不必說,乃是湘軍鼻祖。
曾國藩創辦湘軍時,並非白手起家,而是吸收了很多現成的團練。譬如羅澤南手下的團練,就完全歸入曾國藩門下,成了最開始的湘軍陸軍。
羅澤南辦團練,以書生帶兵,弟子多充當營官。曾國藩吞併羅澤南的團練後,很多羅氏弟子變換門庭,改投入曾國藩的門下。
在封建時代,拜師如拜父,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情。所以,羅澤南的第一大弟子王錱,便恥於改換門庭,從曾國藩麾下獨立了出來。而羅澤南則成為曾國藩麾下陸軍第一悍將,與另一員悍將、滿人塔齊布各領一支陸軍。
如今湖南暫時太平,但東有太平軍,南有革命軍,湘西貴州的苗人、湘南的瑤人也不時起義,儼然已是四戰之地。
咸豐皇帝的指示是,令曾國藩率領湘軍主力東進湖北,收復武昌。令駱秉章另外選擇精銳,力保湖南,相機收復桂林。
這是一道不切實際的命令。曾國藩也滿腹委屈,他雖是湘軍統帥,湘軍卻不是正規軍。朝廷軍費緊張,優先供給江南、江北兩大營。
湘軍只得到朝廷少量撥款,糧餉都要靠曾國藩自己想辦法。為此,曾國藩不惜變賣官職、功名,不惜開徵厘金,害得自己備受指責。
他也以軍餉不濟、軍械不齊為由,留在嶽州做戰前準備,並不急著進軍武昌。
王錱卻得到了駱秉章的支援。駱秉章手頭有軍餉,也會優先供應王錱。畢竟王錱的職責是保衛湖南,曾國藩的任務卻是收復湖北。損己利人,駱秉章才不會幹這種傻事呢。
這種微妙的關係,也為楊烜消滅王錱部湘軍提供了契機。
到桂林後,楊烜立即開始調兵遣將。他以近衛師師長李秀成為主帥,率領一千五百名近衛師官兵,疾進衡陽。廣西守備師副師長陳玉成,受李秀成節制,率領三千名官兵,從正面挑戰湘軍。
楊烜則坐鎮桂林,居中把控大局,排程糧草。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