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約翰避重就輕,只談及公司合併之事。麥蓮卻看得更遠,認為公司合併的背後,意味著越英關係的改善。
丁韙良是個小年輕,並不知道這裡面的輕重,感嘆道:
“前不久,越國征伐交趾,英法公使聯合向越國提出嚴重的抗議,形勢一度劍拔弩張。哪知道,越英兩國又這麼快地走到了一起。”
“呵呵呵”,麥蓮忍不住苦笑起來,說道:
“丁秘書,你知道英國外交家亨利·約翰·坦普爾·帕麥斯頓嗎?他有句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丁韙良不假思索地對道:“當然知道他,此人三度擔任外交大臣,分別是1830至1834年、1835至1841年、18461851年,被譽為是英國最傑出的外交家、戰略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只是,我聽說他過於好戰,對內保守、對外擴張,政敵很多,甚至得罪了維多利亞女王夫婦,被女王罷了官。我已經好久沒聽說過他的訊息了,大概已經失勢了吧。”
麥蓮與唐約翰相視一笑,又幾乎同時搖了搖頭,對丁韙良的無知感到可笑。
麥蓮耐心解釋道:“帕麥斯頓是英國輝格黨大佬,在英國政壇影響力很大,擁躉很多。儘管女王不喜歡他,卻離不開他,英國輝格黨內閣也少不了他。
“你沒聽說過他的訊息,是因為他已經轉任內政大臣了,不便在外交上發表意見。他雖然不再擔任外交大臣,能量卻很大。聽說他正在挑撥克里米亞局勢,聯絡了很多英國主戰派,不久就要發動克里米亞戰爭了。”
“啊?”丁韙良啞然失色,喃喃自語道:“此公極為好戰,鴉片戰爭是他一手策劃的,印度民族起義也是被他血腥鎮壓的。有他挑事,克里米亞戰爭一定無法避免了。”
麥蓮點點頭,說道:“不錯。他還支援我國南方奴隸主階層,刻意維持、擴大美國南北裂痕。我在國內時,高層一致判斷,帕麥斯頓一定會出任下任英國首相。”<erston,1784.10.20~1865.10.18),晚清文獻中也曾譯作巴麥尊,是英格蘭第二帝國時期最著名的帝國主義者。
他在英國曆史上極為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也是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策劃者。英國人對他的外交能力評價很高,認為同時代能與之抗衡者,只有兩個人:
維多利亞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德國後起之秀俾斯麥。
“下任首相?”丁韙良自問自答道:“那不就是1855年了?”
“沒錯”,麥蓮說道:“越國征服交趾,交趾靠近緬甸。徵越軍在交趾的行動激怒了帕麥斯頓。楊烜推動怡和合並,正是為了向英國示好。
“交趾地處東南亞海上要道,境內礦產豐富,土地肥沃,法國人垂涎已久。沒想到,卻被越國搶了個先。法國與英國同樣是世仇,越王拉攏英國,也可以在交趾問題上對抗法國。
“諸君且看,越王必會以開發交趾為藉口,引誘怡和合並。怡和合並是件兩全其美的事,英商怡和洋行已經陷入困境,很可能會樂見其成。”
徵越軍征服越南後,越國在越南設立交趾省,人們也不自覺地改稱越南為交趾。那個只保留順天府一府之地的大南國,也遠離了人們的視線。
丁韙良頗受觸動,想不到怡和合並背後竟有這種深意。他對麥蓮油然生出一股敬意,剛才這番高論,前任專員馬沙利一定想不到也說不出。
唐約翰補充道:“專員先生,越國具有統一華夏的潛力和實力。這一點,不僅英國人看得很清楚,華夏士大夫階層也多有明見。一旦越國統一,必會開放全境對外通商。
“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越國軍隊、政府、學校、工商界中有很多美國人。我們在越國很有優勢,可要把握住機會,不能落在英國人後面呀。”
麥蓮苦笑一下,說道:“這就要靠你幫忙說合了。明天午宴上,我當場向越王提議兩國建交,你一定要多說好話。”
唐約翰哈哈大笑,說道:“放心放心,我一定玉成此事。”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