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海軍雖然在嶺南名聲甚響,其實相比於洋人的海軍,特別是英國皇家海軍,差距相當巨大。
革命軍海軍雖有蒸汽戰艦,排量較小,最大一艘排水量不過八百噸。邕寧造船廠已經能夠設計製造蒸汽戰船,但設計、用料、工藝都不算先進。
用英國人的話講:“革命軍海軍號稱擁有蒸汽戰艦,毋寧說是內河炮艇。邕寧造船廠宣稱能夠設計製造汽輪,毋寧說是在傳統木船上裝了個蒸汽機……”
儘管這樣,邕寧造船廠仍在按部就班,一步步追趕外國造船廠,探索新式造船技術。
實際上,在鋼鐵大規模應用於造船業之前,海軍戰艦並不複雜。其難點在於風帆索具,而邕寧造船廠已經抱定了宗旨:
放棄風帆,使用純蒸汽動力,以鋼鐵材料為突破口,製造螺旋槳推進器,使用純鐵結構,彎道超車!
這看似困難,其實頗具可行性。
歷史上,華夏科學家徐壽和華蘅芳只到洋人汽輪上參觀了一番,就設計製造出了第一艘蒸汽動力船“黃鵠號”。日本薩摩藩亦請荷蘭人教授造船技術,很快就能自產蒸汽戰船。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邕寧造船廠已經執行了近兩年時間,有能力自主製造蒸汽戰艦。造船廠採用西式戰船設計,引進了密封艙、蒸汽機、明輪等技術,但在機動、續航、可靠性、排水量等技術指標上,自產戰艦都不能與外國軍艦相比。
好在新寧公司的鍊鋼技術、槍炮技術、無煙火藥技術都能領先世界,有這些技術作支撐,造船廠就能發明製造出更為先進的鐵甲艦。
十九世紀中後期,隨著鍊鋼技術的發展,歐美各國造船技術也突飛猛進。蒸汽動力、旋轉炮塔、螺旋槳、鐵甲艦體等新技術層出不窮。
為了加速提升造船技術,楊烜牽頭成立黃埔造船廠,從邕寧造船廠、美國弗吉尼亞造船廠獲得相關技術轉讓、造船裝置。
放眼當時世界,英國、法國造船技術最為先進。但怡和公司與美國商人關係最為容洽,最終選擇引進美國的造船技術。
造船是系統工程,軍艦是大型武器平臺。沒有長時間的日積月累,是造不出先進的蒸汽戰艦的。
在楊烜的指導下,自東征前,邕寧造船廠便開始醞釀設計鐵殼戰船。得益於新寧公司的鍊鋼技術,第一艘原型艦試製成功
邕寧造船廠的工程師們為這艘原型艦起了個霸氣的稱呼“鐵甲艦”。實際上,雖然這艘船採用鋼鐵船體,其排水量只有區區五十噸。<主炮,佈置在甲板前端,兩門40副炮,佈置在甲板後端。
隨著黃埔造船廠的設立,鐵甲艦專案也轉移至黃埔造船廠。這艘原型艦從南寧試航至廣州,歸入黃埔造船廠。
楊烜來到黃埔造船廠視察,指明要參觀這艘鐵甲艦。
一見到鐵甲艦,楊烜就不太高興。這艘船排水量只有五十噸,卻安裝了一門75主炮,頭大身子細。<火炮嗎?楊烜看了直搖頭。當初姑塘造船廠送來設計底圖,他就覺得不妥。
奈何當時鋼鐵廠產能有限,造船廠又要趕進度,只能先試製小排水量的鐵甲艦。造船廠總工程師費德羅拍胸脯說沒有問題,楊烜勉強同意試製這艘小排量鐵甲艦。
等親眼見到鐵甲艦之後,楊烜大為懊惱:這玩意如此醜陋,也能叫鐵甲艦?叫它內河炮艇還差不多!這排水量如此之小,不說能在遠海航行,它能在北部灣、獅子洋、伶仃洋等近海航行嗎,能在珠江急流中行駛嗎?
黃埔船政學堂校長張銓,造船廠廠長鄒伯奇、總工程師費德羅等人陪同楊烜上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