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教育自成體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軍人子弟開設專門的少年軍校,面向六歲至十二歲的軍人烈士子女、高階軍官子女。
成立陸軍士官學院、水師士官學院,著重為軍隊培養士官人才。
繼續保留、加強陸軍大學堂、海軍大學堂兩大軍事教育機構,拔高炮術、軍事測繪、蒸汽輪機管理、水文、氣象、導航等學科。
四)加快發展師範教育。
推動教育改革,必須要有一支可靠的教師隊伍。
以實務學堂師範教育係為基礎,獨立成立暨南師範學院,主要培養公學校長、中高等教育教師。
除暨南師範學院外,另設若干初級師範學校,為各級公學培養初級教育老師。
三、籌措教育經費,吸收社會資金辦學,保障教師待遇。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普及教育需要大量的資金,除了軍政府撥付以外,楊烜還允許社會資金參與辦學,主要集中在職業教育以及科研院所上面。
這主要是參考了清末新政。清末時,清廷為了挽救覆亡的命運,開始了一系列的新政,其措施比洋務運動、戊戌變法還要大膽許多。
然而,滿清積重難返,很多新政都是虎頭蛇尾。唯有教育改革,卻頗具實效,對後世影響深遠。
清廷為了推廣新式教育,毅然廢除了科舉制度,反過來鼓勵讀書人出國留學,鼓勵各地興辦新式學校。
地方士紳對此非常積極,出錢出力興辦新式學堂,資助讀書人出洋深造,是清末新政中少有的現象。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清廷明確規定,出洋留學者,從新式學堂畢業者,可以按照科舉制度授予功名,直接當官。
這是一條做官的捷徑,不用像傳統科舉那樣十年苦讀,無需到戰場上賺取軍功,也不用花費鉅額價錢捐納官職,深受地方歡迎。
楊烜為了推廣現代教育,同樣鼓勵士紳興辦教育。但清末新政時,接受過現代教育的學生,特別是日本留學生,成為反清意志最為堅決的團體,在辛亥革命時給了滿清致命一擊。
楊烜自信軍政府代表著華夏之未來,不怕學生造反。但為了減少阻力,為了凝聚人心,他對士紳參與興辦教育採取了必要的限制。
士紳可以出錢資助職業教育學校、科研院所、學術機構、高等院校,甚至可以獨資設立職業教育學校。但這類學校應當使用軍政府審定過的教材,接受軍政府的監督。
教師上崗前必須透過教師資格考試,接受軍政府教育局的定期考核,嚴格遵照軍政府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內容開展教學工作。
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也得到提高,享有與官吏相對等的待遇,成為社會尊敬的職業。
學生畢業時,應由軍政府教育部門組織考試,經軍政府認定合格,才能發給畢業證,安排其進入軍政府入職。
軍政府與滿清政府不同,採用現代政府架構,各級官吏編制數遠高於滿清政府。加上黑旗軍正在開疆拓土,軍政府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對人才需求很大。
種種因素疊加,使得兩廣境內計程車紳對於舉辦教育非常踴躍。
有些傳統士紳抱著“重農抑商”的落後思想,對軍政府發展現代工商業抱有敵視。但是,軍政府大辦教育,卻得到他們的一致擁護。各種新式學堂就像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在嶺南大地上。
黃埔船政學堂,便是一所備受矚目的新式學堂。
今天,是黃埔船政學堂成立之日,邀請了楊烜過來剪綵。
這對楊烜來說,固然不像為徵越軍授銜、參加海軍學堂畢業式來說那樣重要。但對船政學堂來說,卻是一件大事,必須博一個好彩頭。
現在已是下午,要是太陽落得太低,或者乾脆落山了,剪彩儀式就不莊重了。
楊烜只得匆匆離開海軍大學堂,趕去參加剪彩儀式。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