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泉苦笑一下,說道:“殿下,我留在海軍學堂擔任水文氣象系的講師。”
楊烜愣住了。陳清泉成績這樣好,理應派他去更重要的崗位。讓他留校任教,確實有些大材小用,何況還是水文氣象這種不甚重要的學科。
不過,革命軍不輕易重用降將,這是一條心照不宣的規矩。
海軍大學堂教學極為嚴格,考核專案包括體能、文化、參謀技能、軍用文書擬製、兵棋推演多個科目。能順利畢業者,皆為佼佼者。
陳清泉以三十多歲的年齡,以清軍降將的身份,拿到綜合成績第一名,絕對有過人之處。
人才難得,楊烜不忍埋沒人才,說道:“你是第一名,去水文氣象系教學,有些屈才了。軍諮府剛好缺一個海軍參謀,你回頭來軍諮府報道吧。”
塔讀
軍諮府是革命軍最高權力機構,隸屬於越王府。能去軍諮府,將來絕對前途無量。
陳清泉熱淚盈眶,向楊烜行了個標準的軍禮,說道:“多謝越王成全”。
第三名畢業生名叫羅輯,是羅大綱的兒子,只有十六歲。羅大綱雖然出身草莽,卻重視教育。這位羅楫也生得頗為秀氣,學習頗作刻苦,尤其喜歡鑽研蒸汽戰艦。
羅大綱人緣好,又是革命軍大將。學堂方面也有意扶持羅輯,讓他得了第三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畢業去向上,羅輯也如願以償,預備到英國留學。不過,他並不喜歡指揮打仗,更不喜歡打打殺殺,卻對造船情有獨鍾。
前任海軍司令陸雨晨已經出訪歐洲,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與英國方面達成一致,派遣海軍中下級軍官到英國留學。
如果一切順利,羅輯將到英國留學,學習設計、製造蒸汽戰艦。在此之前,他將到船政學堂報到,教授駕船、造船技術。
為前三名優秀畢業生頒過獎後,開始進入下一個環節,為所有畢業生授銜。
三名代表上臺,正是畢業考試第四至第六名。楊烜、學堂校長、學堂總教習為他們授銜,將兩枚一槓一星的肩章別在畢業生常服上衣肩章扣上。一槓一星皆由黃線縫製,別在畢業生肩膀上顯得很是神氣。
之後,一隊教師來到廣場上,為每個人發放海軍少尉肩章。畢業生們兩兩配合,為彼此別上嶄新的肩章。
楊烜發表了簡短的講話,他說:“各位同袍,從掛上肩章這一刻起,你們就正式成為海軍軍官,即將走上戰艦,駛入煙波浩渺的珠江、伶仃洋、南海……
“海軍是革命軍的重要組成部分。哪裡有惡仗、硬仗,哪裡就有海軍的艦艇,就有英勇的海軍軍官。
“海軍總是作革命軍的先頭部隊、突擊部隊。作為海軍軍官,大家應當做士兵的表率,做部隊的楷模。
“希望大家繼續努力學習,知行合一,把在海軍大學堂的知識用到帶兵打仗上,做知識的傳播者。
“希望大家儘快適應部隊,儘快進入戰位,把海軍大學堂的團隊精神傳遞到基層部隊,做合格的帶兵人。
“希望大家不畏困難,勇於突破自我,把海軍學堂的紙上談兵轉化為實戰指揮能力,做時代的弄潮兒。”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