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島位於廣州府城東南方向,扼守珠江水道。外面的戰船若要從伶仃洋開進廣州,必須先經過虎門要塞,再經過長洲島,然後始得進廣州。
此島四面環水,易守難攻。島內築有多處炮臺,與魚珠炮臺、沙路炮臺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便於控制珠江。
島之西,與珠江隔江相望,即為黃埔港。島之西南,即為柯拜船塢。這個柯拜船塢是中國近代造船業的開端,後世演變為黃埔造船廠。
這裡四面環水,環境幽靜,遠離廣州市區,便於學習與練武。歷史上,孫中山先生在長洲島北建了一座黃埔軍校,對中國近代史影響極大。
長洲島的地理特點,決定了它的歷史地位。為了致敬黃埔軍校,楊烜把海軍學堂都遷到了長洲島,就在長洲島北部,坐南朝北,扼守珠江,與黃埔軍校一致。
此刻,長洲島東北側的長洲炮臺旁,有一座面積不大的院子,原是清軍長官的宅邸。現在,這裡戒備森嚴,內院大廳前掛上了一處簡陋的木牌子,上面寫著六個大字:“徵越軍司令部”。
塔讀
這是一個新組建不久的機構,看似並不走眼,卻將擔負起征服北越的重任。
上午九時三十分,徵越軍司令部作戰室內,一名機要參謀走過來提醒羅大綱:“大帥,時間差不多了。”
這次出兵越南,羅大綱如願以償擔任統帥。他看了下大廳裡的自鳴鐘,正指向九時三十分。
工作是忙不完的,此刻還有更為重要的事。羅大綱摘下眼鏡,吩咐作戰處長:“讓大家都停下來吧,在後院列隊,把衣服整理好。”
說罷,他揉了揉眼睛,帶著參謀長楊國瑞,前往黃埔碼頭迎接楊烜。
九時五十五分,兩艘蒸汽戰艦在黃埔碼頭靠岸。楊烜第一個走下船,和羅大綱、楊國瑞握手。
羅大綱說:“殿下,歡迎您到徵越軍司令部蒞臨指導。”
楊烜笑笑,說道:“趁你們走之前,我來給你們授軍銜,順便給你們送行!”
眾人邊走邊談。
隨著軍政、軍令的進一步分離,革命軍的指揮調動、管理訓練也隨之分離,整體上更加正規,更有利於維護總部的權威。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此次出兵越南,對於革命軍來說,也是政令分離後一次有益的探索。徵越軍屬於因事而立、臨時組建的,司令部和部隊都是臨時抽調的。
司令部人員大部分來自總司令部,又從陸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抽組了部分人員,共有各級參謀五十多人。
徵越軍同樣由陸軍和海軍組成。
陸軍以步兵第二師為主。二師沒有參加東征,一直留在廣西作戰。廣西守備師成立後,二師將防務交給廣西守備師,從南寧、太平、鎮安三府南下,走陸路進入越南。
海軍以南洋艦隊、海軍陸戰隊為主,經南海、瓊州海峽、北部灣,走海路直逼北圻中心城市升龍城今之河內)。
羅大綱簡要介紹了徵越軍的籌備情況,最後苦笑道:
“殿下,我們徵越軍得到總司令部的傾力相助,在很短的時間內走上正軌。美中不足的是,部隊分佈太散。
“步二師主力在廣西太平、鎮安兩府,有的還分佈在廣西其他地方,一時半會集結不了。
“南洋艦隊散佈在順德、潮州、雷州、廉州沿海。海軍陸戰隊則在瓊州。
“我們的命令發出去後,步二師、南洋艦隊、海軍陸戰隊都給了迴音。但據他們反應,所屬部隊分佈太散,一時半會難以準時到達集結地。”
徵越軍有兩大集結地。陸軍在廣西太平府,左路在憑祥州,右路在龍州廳。海軍集結地在廣東廉州府合浦港。
徵越軍司令部則在廣東廣州府長洲島,距兩大集結地相當遠。
羅大綱估計,部隊至少還要一個月,才能集結完畢。他是個急性子,總想早點出徵,早日佔領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