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清朝國力已衰,無力干預越南內政。阮氏派人出使燕京,得到了清朝的冊封,然後徹底廢黜黎皇,建立了阮朝。
清朝為阮氏定國號為“越南”,這就是近代越南國名的由來。阮朝繼承了西山政權的治理理念,把越南國土分為“三圻”:
沿紅河之大平原,居越南之北,與東京海灣相對,是為北圻,又稱東京、北城。
沿湄公河之平原,居越南之南,是為南圻。
兩圻之中心點,有一帶地稍狹,延長而屈曲,西山林而東瀕海,是為中圻。
所以越南的地勢,“如一竹槓抬兩箕焉”,中圻在中間,則竹槓子也;北圻在北、南圻在南,則兩箕也。
北圻為越南文化發源地,人口密集,經濟發達,是歷史上的黎氏、西山政權、鄭氏統治中心。
南圻海路交通便利,受益於海外貿易,大有後來居上之勢,是阮氏統治中心。
中圻則為越南首都所在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西山政權時,以藩王出鎮三圻,以北圻升龍城為統治核心。阮朝繼承了三圻概念,但以重臣經略三圻,形成帝王居中掌權的“一京兩城”格局,加強了中央集權。
楊烜的意圖便是完全佔據北圻,把南圻留給越南人,中圻為緩衝區。這與歷史上法國殖民越南,大致相反。
時至1852年,阮朝和滿清一樣,面臨著深刻的內憂外患。對外,阮朝恩將仇報,屠殺國內天主教傳教士,受到法國、西班牙敵視。對內,國內民族起義不斷,以高伯適起義聲勢最為浩大。
面對高伯適的請求,楊烜假裝為難,說道:“菊堂,實不相瞞,我已找過黑旗軍中的大將。大家一致認為,越南與我們山海相隔,出兵助戰困難重重。
“如果菊堂兄不願割讓北圻,不願讓渡中圻利益,黑旗軍辛苦一場,傷亡千萬,誰會做這個賠本買賣呢?換了是你,你會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高伯適自然也不會同意。他猶豫不決,心裡極其矛盾:
若是接受了楊烜的條件,北圻地區就將落入中國之手。百年之後,自己無疑將成為越南的罪人。
可若是不接受,起義軍就要落敗。到時候,不僅自己會人頭落地,高氏家族、黎氏後裔,包括無數追隨自己的人,都將死難。
他心中悲痛,卻也只能問道:“王爺說讓渡中圻利益,還請明示?”
楊烜心中一喜,說道:“北圻是中國故土,理應迴歸中國。至於中圻,目前是阮朝都城所在地。事後之後,菊堂兄可率部佔據南圻。我們以中圻為緩衝地,軍政府在中圻‘享有特殊經濟利益’。”
特殊經濟利益是高伯適提出的概念,最早由法國人法國人發明,意圖在越南享有開礦設廠、鋪設鐵路等權益。
眼見高伯適語氣鬆動,楊烜繼續說道:“菊堂,中越兩國同文同種,合而為一又有何難?況且,儒家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咱們應該摒棄門戶之見,為天下蒼生百姓著想,只要老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何必在乎那些無謂的流言呢?
“再者,如今儒家式微,歐洲人一再侵擾中越兩國。我們同為黃種人,同處儒家文化圈,應當奉行東亞共榮,一致對外。”
高伯適祖上也是中原漢人,此刻窮途末路,只好接受了楊烜的出兵條件。
<script>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