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850再造中華 > 第263章 移風易俗

第263章 移風易俗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旭天紀 北宋大畫師 抗戰之最強戰兵 美利堅科技霸主 都市頂級傭兵 超級大華夏 大漢再起之無限征途 差分機時代 亂唐之最強武神 漠唐 徐知證傳 明末隱相 三國呂布之橫掃千軍 吃貨聯萌[全息] 1850再造中華 縱橫西漢 寒門破繭 大秦:老趙,我真的不是仙人 回到北宋當大佬

在商館法院旁聽席上坐了一天,阿禮國感到十分疲憊。當劉氏離婚案結束後,他長舒一口氣,心事重重地離開了法院,到附近的西餐廳吃晚飯。

很顯然,暨南軍政府引進法國法律,初步建成了現代法律體系。商館法院的法官在庭審中表現得相當專業。而普通民眾同樣信任法院,願意透過法院解決糾紛。

這使阿禮國感到喜中有憂。

喜的是,暨南軍政府積極學習西方,引進西方法律。這有助於中外之間增進互信,消除誤解,有利於擴大通商。

憂的是,一個尊重法治的暨南軍政府,必定會成為一個令人棘手的對手。阿禮國一向主張對華強硬,喜歡在滿清官員面前頤指氣使。這種身份上的優越感,將在廣州不復存在。

走出法院,已是黃昏,很多店鋪前打起了燈籠,在晚上繼續營業。透過燈籠,阿禮國驚奇地發現,店鋪門口掛著許多新招牌:酒吧、咖啡廳、西餐廳……

一時間,阿禮國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彷彿自己來到了上海租界、香港殖民地。

只不過,上海租界、香港殖民地裡的華人多留著辮子。廣州商館一帶的華人,頭上的辮子幾乎已經絕跡了。

而古老的廣州,彷彿被上帝施了一通魔法,變得生氣勃勃、煥然一新。

自清初起,廣州便對外開放通商。長久以來,廣州對外開放的程度非常有限。洋人只能在商館一帶設定洋行、碼頭,只能在商館內部活動,不得進入廣州城內,更不得深入廣東內陸。

有時候,外國傳教士會在中國教徒的幫助下,深入華夏內陸傳教;外國人也會偶爾冒險到廣州外圍,譬如佛山、東莞等地旅遊。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這種情狀愈演愈烈,屢屢引發教案。廣東當局亦無力解決,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洋人有恃無恐,雖不能進入廣州,卻把商館看成是某種“自留地”,公開設立西餐廳、酒吧、咖啡店等場所。

徐廣縉做兩廣總督時,曾派人前往交涉。洋人置之不理,徐廣縉亦無可奈何。

在滿清治下,商館一帶雖然日益開放,仍得遵守“華洋分居”政策,華人一般不會進入咖啡館、酒吧、西餐廳消費。

暨南軍政府入主廣州後,鼓勵開放通商、中外交往。西餐廳裡也有了新的變化,有錢的華人買辦、新潮的年輕人也來吃西餐,使餐廳的生意十分興旺。

正是晚飯時候,西餐廳裡的客人很多。阿禮國和隨從已經找不到座位,只得和兩個華人拼了一桌。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這家西餐廳在門口醒目位置,使用中英法三國文字,標記有“正宗、高檔、典雅”等字樣。但阿禮國看得出來,這裡的西餐並不正宗,食材都取自本地。

因為華洋雜處,賓客太多,這家西餐廳失去了應有的高雅,反而顯得有些市井氣。

這種市井氣十足的西餐廳,反而令阿禮國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歲月。

阿禮國的父親是個鄉村醫生,靠微薄的薪水供阿禮國讀大學。很多時候,阿禮國只能節衣縮食,在廉價餐廳啃硬麵包。直到阿禮國獲得民法博士學位,來到東方冒險後,他的生活才得到了改善。

憶苦思甜,阿禮國突發奇想,點了硬麵包、花生醬做晚餐。

對面的華人一青一中,見阿禮國衣著考究,點的卻是最便宜的硬麵包,不覺相顧失笑。年輕人十分善良,把自己的蛋糕切出一半分給阿禮國,然後用生澀的英語說道:

“o,,eat。”你好,你,吃。)

阿禮國久居中國,已經會熟練使用漢語。他略一思索,接受了年輕人的好意,使用漢語說道:“謝謝!”

對面的華人年輕人甚是驚奇,說道:“你會說漢語?真是太好了。看你氣質不凡,衣著華麗,便知你身份不一般。

“你雖然一時落魄,但會中英兩國語言,是軍政府急需的人才,定能找到體面的工作。用我們中國人的話,就是能夠東山再起。”

塔讀

阿禮國也不解釋,笑道:“謝謝你的好意。我剛從上海過來,還不熟悉廣州的情況。但見你們都剪了辮子,可知這邊的風俗與別地大大不同了。”

對面的中年人一直在看報紙,此刻放下報紙,說道:“在最新一期《民報》上,軍政府頒佈了《剪辮令》,你們看。”

阿禮國這才注意到,眼前這位中年人仍舊留著辮子。因不過,他前額上的頭髮很長時間沒剃,長得足有一寸長了。

中年人自告奮勇,開始為眾人念《剪辮令》:

“滿虜竊國,易吾冠裳,強行編髮之制,悉從腥羶之俗……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