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甸大失所望。一會兒是怡和行,一會兒是怡和洋行,連他自己都感到厭煩了。
律師、領事都態度消極,渣甸也只好悻悻地離開了商館法院。
阿禮國並未離開法院。按照法院公示的日程安排,下午還有一起涉外案件,同樣涉及到英國僑民。阿禮國決定留在法院,繼續觀摩軍政府的司法狀況。
法院外很熱鬧,書店、飯店、牙房應有盡有。阿禮國與隨從在飯店裡用過午餐,又在書店買了一套《軍政府法律彙編》,一邊瀏覽法律,等待法官開庭。
下午這起案件,情況就要複雜多了。
1845年,大英輪船公司職員約翰.柯拜蘇格蘭人)受公司派遣,任公司駐黃埔的代表,負責在黃埔監修公司船隻。
柯拜來到黃埔長洲島後,從當地華人手裡租了幾個泥船塢,僱用一批中國人修船。事業極為順利,柯拜本人也搖身一變,從公司監修變成了工業資本家。
為了擴大經營,他將船塢擴建為石船塢,後世稱之為“柯拜船塢”。這是外國人在中國開設的第一個船塢,也是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開端。
柯拜船塢引進了全套英國造船裝置,不僅可以修船,也可以建造蒸汽船,僱員一度達到數百人。
1850年,廣州人在反對英國人入城的鬥爭中取得勝利。1850年底,兩廣總督葉名琛決定裁撤團練。被裁撤的遊兵散勇無路可去,也趁機洗劫柯拜船塢,擄走了柯拜本人,後來不知下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1852年初,柯拜的兒子約翰.卡杜.柯拜,又稱小柯拜,來到了廣州。小柯拜向兩廣總督葉名琛發生抗議,要求廣州當局賠償船塢損失。又向英國公使文翰求助,希望公使幫忙尋找老柯拜。
葉名琛仇視洋人,拒絕與洋人接觸。文翰也在廣州人反入城鬥爭中與滿清官府交惡,小柯拜的希望一一落空。
黑旗軍奪佔廣州後,小柯拜舊事重提,向暨南軍政府提出賠償損失、尋找老柯拜兩項請求。
軍政府答應幫忙尋找老柯拜,卻不願賠償船塢損失。畢竟,柯拜船塢毀於前,軍政府入主廣州在後。小柯拜應該向滿清政府索求賠償,但滿清政府盲目排外,又豈能接受小柯拜的要求?
於是,幾經輾轉後,小柯拜來到商館法院,起訴暨南軍政府,要求軍政府賠償柯拜船塢損失。
從法理上講,這是一起行政訴訟案件,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民告官”。暨南軍政府為了爭取洋人支援,也曾公開宣稱承認條約,願意繼承滿清政府的條約義務。
這樣一來,小柯拜的起訴,也就有了某種法律依據。商館法院只得接受他的訴訟請求,公開審理此案。軍政府亦派民政部次長、辯護律師出庭,與原告展開辯論。
小柯拜聲稱中國人洗劫了船塢,軍政府代表了中國人,理應先做出賠償。事後,軍政府再去調查元兇,向元兇追償。
軍政府民政部次長則一口咬定,是團練武裝洗劫了船塢,而團練是滿清政府組織的武裝力量。因此,滿清政府才是罪魁禍首,小柯拜應要求滿清政府賠償船塢損失。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