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海風吹在臉上,使英國公使文翰感到一絲涼爽。但在內心深處,文翰的煩悶就如眼前這滔滔不絕的長江水,奔流不息,匯入大海。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太平軍攻下天京不久,蘇松太道吳健彰向英國駐滬領事阿禮國求援,請英國軍隊出師助剿太平軍。
阿禮國據此向文翰寫信,建議英國介入華夏內戰,從中攫取利益。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當前的時機看做一個機會,以無限制進出最僻遠的禁區為條件,把皇帝從迫在眉睫的瓦解情勢中援救出來,從而大大地擴張自己活動領域。”
說白了,阿禮國敵視太平軍,希望文翰出面支援官軍。作為交換,滿清要允許英國人進入華夏內陸,進而擴大英國在華商業利益。
阿禮國是英國駐滬領事,官階在英國文翰之下。但實際上,阿禮國熟悉華夏國情,精明能幹,實際影響力遠超文翰。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上海外國僑民領袖。
1846年,文翰開始在上海擔任領事,一上任就表現“卓異”。
1848年,文翰在青浦教案中態度強硬,受到上海外僑擁護。事後,文翰逼迫上海道臺麟桂擴大英租界,由八百三十畝擴充套件到兩千八百二十畝。
小刀會本是天地會分支,在上海發動起義,攻佔上海周圍9座縣城。清軍重兵圍攻上海,屢攻不克。
阿禮國乘機聯合各國在滬外交官,建立關稅委員會,實行領事代徵制,使華夏海關關權進一步喪失。
除此之外,他還組織召開租地人大會,試圖在租界建立政府。小刀會佔領上海縣城外,阿禮國又召集僑民,招募志願兵,組織“上海義勇隊”,保衛租界安全。
首發&:塔>讀小說
上海義勇隊可不是過家家的。
在“泥城之戰”中,上海義勇隊先用大炮轟擊清軍在租界外的營盤,清軍三座營盤被炸成廢墟。之後,由380人組成的義勇隊先鋒奮勇衝擊清軍,9000人的清軍正規軍一觸即潰。
清軍不得不向阿禮國賠禮道歉,將營盤遠離租界。而租界與上海縣城僅有一河之隔,佔據上海縣城的小刀會也趁機喘了口氣。
因此,阿禮國雖是個領事,卻在上海僑民、商人、外交官中威望很高,對英國對華政策亦有影響力。
接到阿禮國的信後,文翰十分重視。出於謹慎,他打算先去天京拜訪洪楊,之後再調整對華政策,在清軍、太平軍、黑旗軍之間確立合適的立場。
然而,事情發展太快,文翰始終未能前去訪問天京。
先是上海道臺吳健彰被小刀會捕捉,阿禮國失去了與滿清官員對話的渠道。
不得已之下,江蘇巡撫楊文定只得親自下場,向阿禮國“借師助剿”。借洋人的兵鎮壓太平軍,這對英國人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阿禮國敏銳地意識到,英國應該迅速介入中國內戰,“趁皇帝還據有能夠締結條約的地位,向他取得這種干涉的報酬”。
這種報酬進一步擴大為“無限制進入內地和沿海一切口岸,在北京建立直接外交關係,以及鴉片的合法化”。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文翰亦受鼓舞,向英國外交大臣發出緊急公文,建議“如果清政府要求英國兵船幫助守衛南京,而英國能從而取得商業上的利益,清政府的建議是可以考慮的。”
然而,沒過多久,事情又有了變化。太平軍攻陷南京時,兩江總督、江寧將軍等南京城內的大員都殉節。只有巡撫楊文定跑了出來,在外面搞出“借師助剿”的鬼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