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金通常由地方派出軍隊,在交通要道上設定關卡,對來往客商徵稅。開始時,其稅率較低,稅率約為百分之一。因一錢的百分之一為一厘,故稱之為“厘金”。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彭蘊章說:
“長毛竄踞金陵後,官軍在揚州城北建立江北大營,有五萬兵馬,在金陵城東建立江南大營,有十萬兵馬。江南、江北大營兵馬合計十五六萬,每月軍餉耗資巨大。
“江南大營人馬雖眾,卻從浙江、江蘇、江西、安徽、福建、廣東等南方富裕省份協餉,軍餉勉力維持。江北大營人馬雖少,卻從山東、河南、陝西等北方貧弱省份協餉,‘度支萬分窘迫,軍餉無款可籌’。
“幸而,江北幫辦軍務雷以針採納幕僚錢江的建議,在江北水陸要衝設定厘卡,對來往貨物課以百分之一的捐稅。江北大營得此餉源,不僅足以養兵,還額外募勇數千,士氣大震。”
“厘金稅徵於無形,民不覺也,且細水長流,源遠不竭。在商,百里抽一,不關痛癢,可轉嫁給買主;在官,則如涓涓之水,彙整合河,積少成多。
“若能廣為開徵厘稅,則可以之養團練,養八旗、綠營。資用既裕,兵氣遂揚,長毛、黑旗賊焉有不滅之理?”
咸豐聞言大喜,照彭蘊章這樣說,厘金稅不花朝廷一分一毫,卻能養兵百萬,實在是個頂好的辦法。
滿清重農抑商,對商稅亦不重視。彼時,朝廷商稅收入較低。開徵厘金,正可在商稅上做文章,補充地方財政,具有相當大的可行性。
然而,厘金流毒甚廣,對近代中國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第一,厘金屬於地方稅。地方督撫開徵厘金,相當於掌握了地方財政權。權力此消彼長,地方有了財權,中央權威必受損害。從此外重內輕,地方尾大不掉,國家便有亡國的風險。<aiprotected]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在此之前,清朝財政權統歸於戶部。譬如,調撥軍餉,通常由各省把軍餉解交至戶部,再由戶部統籌使用。
浙江巡撫黃宗漢建議推行協餉制度,各省直接把銀子解交給清軍江南、江北大營。這固然有助於提高效率,減少胥吏從中剋扣,卻也在無形中削減了中央的財權。
如果地方督撫再能開徵厘金稅,手上有了錢,底氣陡增,豈不具備了與中央叫板的實力?仟千仦哾
華夏一直都有集權的傳統,一旦地方坐大,中央式微,國家必將四分五裂,甚至於亡國。
太平天國如此,滿清亦是如此。
清末時,朝廷已經注意到厘金的危害,要地方把厘金收入交歸中央,各地督撫都明裡暗裡抵制。
厘金收入是筆糊塗賬,全在地方督撫一手掌握。交或者不交,交多少,都由督撫說了算,朝廷已經無力控制了。
庚子事變時,東互各省互保,不奉王令,反把慈禧的宣戰詔書說成是亂命。慈禧對此無可奈何,事後反而要誇獎東南各省督撫。這正是中央式微、地方坐大的表現,亦是亡國之兆。
第二,厘金對華夏工商業打擊極大,傳統手工業遭到毀滅性打擊,外國商品傾銷中國,中國民族資本一蹶不振。
厘金是重複徵收的,這個關卡徵過了,下個關卡仍徵。所以,厘金稅率雖為百分之一,但重複徵下來,稅率常達百分之十以上。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而厘金由各地自行開徵,稅率、稅制較為混亂,徵稅額度更是一筆糊塗賬。地方督撫都有任期限制,在任期間肆意徵稅,全然不顧長遠,更不顧大局。
這就推高了華夏手工業商品的價格。
洋人卻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獲得了關稅特權,洋稅進口關稅最高才百分之2.5,進關之後各地不得再對洋貨徵稅。
從此之後,洋貨物美價廉,國貨商品價格一再上漲。此消彼長之下,洋貨擊敗國貨,佔領了國內各個市場。
可以說,厘金是培養軍閥、傾銷洋貨的溫床。直至1931年,民國國民政府開展稅制改革,才廢除了厘金制度。
但在彭蘊章那個年代,大臣們並無這種見識。即便是曾國藩,亦對厘金制度大加讚賞,湘軍對厘金制度亦極為依賴。
咸豐帝正為錢的事發愁,眼見厘金可行,欣然接受了彭蘊章的主張。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