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850再造中華 > 第249章 名與錢

第249章 名與錢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旭天紀 北宋大畫師 抗戰之最強戰兵 美利堅科技霸主 都市頂級傭兵 超級大華夏 大漢再起之無限征途 差分機時代 亂唐之最強武神 漠唐 徐知證傳 明末隱相 三國呂布之橫掃千軍 吃貨聯萌[全息] 1850再造中華 縱橫西漢 寒門破繭 大秦:老趙,我真的不是仙人 回到北宋當大佬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咸豐與軍機大臣們取得了一致意見:團練大臣不得擔任督撫。但既要擴大團練,既要任命在籍大員擔任團練大臣,就有必要提高團練大臣的許可權。

對此,彭蘊章的建議是,在“名”與“錢”二字上做文章。

傳統封建王朝皆以禮治國,把名分看得極重,上至朝廷中樞,下至黎民百姓,無不重“名”。

“名”為什麼這樣重要呢?因為“名”可生“權”,“權”隨“名”來。

譬如,康熙時期九子奪嫡,皇二子胤礽被康熙定為“皇太子”。這是清朝,也是中國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

皇太子的名分既定,各種權力、差使也就理所當然地落在胤礽頭上。康熙外出巡視,或者御駕親征,胤礽也就理所應當地監國理政。

再如,慈禧太后本不是咸豐的皇后,只是一個貴妃。因她生下了同治帝,同治即位後,慈禧也就被封為“太后”。有了太后的名分,慈禧方具備了與肅順鬥法的資格,也敢於在日後垂簾聽政。

黎民百姓,大戶人家,亦有正妻與小妾之分、嫡庶之分。不管小妾如何得寵,都不能挑戰正妻的權威。同樣的,家族傳承,亦傳嫡不傳庶。

朝廷既要鼓勵在籍官員辦理團練,就要給他們以應有的名分。華夏重視名分,對官銜名稱亦非常考究。彭蘊章乃飽學之士,建議授予團練官員以“幫辦團練大臣”的職銜。他說:

“大臣二字,意味著團練官員規格較高,由在籍的重要官員擔任。這些重要官員,總得三品以上,方有資格稱之為大臣。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在籍的大臣,主要有兩種,一種為致仕的,一種是守喪的。致仕的官員,或為年邁,或為得咎。因此,臣建議,以在籍守喪的大臣為主,任命他們為團練大臣。”

清朝規定,三品以下官員,除了御史可單獨向皇帝奏事外,其他人不管有多大的事,都不能向皇帝奏事。三品以上官員,有了單獨向皇帝奏事的權利,才被視作大臣。

彭蘊章繼續說道:“‘幫辦’二字,可將團練大臣與欽差大臣區別開來,意味著團練大臣不是欽差,沒有欽差的權力,只是受朝廷指派,幫助地方督撫辦理團練。”

若團練大臣是欽差,地位便在地方督撫之上。若欽差手上帶有遏必隆刀之類的尚方寶劍,還能對地方官員生殺予奪,權勢極大。

這是咸豐所不能接受的。

若在團練大臣前面加上“幫辦”二字,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朝廷在委派欽差大臣鎮壓農民起義時,通常會設定一個欽差大臣,卻會設定好幾個“幫辦軍務”。

同樣的,地方官府組建臨時性的“局”時,通常會委派一個“總辦”,卻要委派好幾個“幫辦”或者“會辦”。

幫辦二字意味著,團練大臣地位居於次要,是幫著督撫辦團練的。在某種程度上,幫辦團練大臣應被視作督撫的屬僚。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文人在文字上亦有數不盡的把戲。“幫辦”二字,無疑體現著極高超的政治智慧,令咸豐深為滿意。

於是,“名”的事就定下來了。咸豐接受了彭蘊章的建議,決定給團練官員以“幫辦團練大臣”的名號。接下來,便是“錢”的事。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彭蘊章說:“自古辦理大事,無外乎得人、籌錢。長毛賊叛亂以來,國家財政左支右絀,捉襟見肘。若要鼓勵各省大辦團練,又將是一筆大的開銷。

“團練不是八旗、綠營,不在軍隊編制內,朝廷固然不用承擔團練的費用。但以往團練規模不大,訓練不精,武器不利,地方鄉紳勉強可以承擔團練的費用。

“如今,我們要鼓勵大臣辦理團練,勢必要提高團練規模,要加強訓練,要改善團練武器,甚至還要出省作戰。這樣一來,地方鄉紳就沒這個財力供養團練了。”

這倒是個實情。

為了鎮壓國內民亂,為了對付洋人,滿清朝廷開支年年遞增,財政早已千瘡百孔。不得已之下,道光、咸豐只得大開捐納之門,允許有錢人花錢購買功名、官職。

譬如,道光二十七年,上海大買辦吳健彰便花銀五十萬兩,捐得蘇松太兵備道記名按察使兼江海關上海海關)監督的肥職。這就是天下第一肥缺上海道臺。

捐納出身的官員,花大價錢購買了官職,到任之後自然要大肆搜刮,撈回成本。所以,清廷的財政收入短時間得到增加,卻對吏治、對社會風氣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

彭蘊章作為軍機大臣,自然對清廷的財政情況一清二楚。辦理團練需要大量經費,地主士紳無法承擔。彭蘊章另闢蹊徑,建議開徵“厘金”。

厘金,又稱“厘捐”、“厘金稅”,是滿清為籌措軍餉以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而創設的“額外徵商之稅”,後成為政府的重要稅源之一。從晚清至民國,厘金實行近80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