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歸生氣,太平軍還是渡過了黃河,得儘快拿出對策才好。
祁寯藻時年五十九歲,二十一歲就中了進士,少年得意,仕途順利。他老成持重,倡導經世致用之學,尤其提倡樸學,“忠清亮直”。
此公曾擔任道光、咸豐、同治三位皇帝的老師,有“四朝文臣”、“三代帝師”的美譽。
他品格高尚,仕宦三十餘年,官聲相當好。美中不足的是,祁寯藻見識有限,才思不夠敏捷,辦事也缺乏魄力。
如果祁寯藻是個普通官員,這些缺點也無傷大雅,不會影響大局。關鍵他是領班軍機大臣,也是咸豐皇帝之下最有實權的大臣,有宰輔之權。宰輔見識有限,反應不快,就要影響國家興衰了。
譬如,祁寯藻雖是漢人,卻極力阻撓曾國藩統率湘軍,反對咸豐重用曾國藩。與之相反,肅順雖是滿洲親貴,卻極力主張重用曾國藩、胡林翼這樣的漢人。
面對太平軍渡過黃河這樣的難題,祁寯藻當仁不讓,給出了他的對策:“河南巡撫陸應谷交部議處,簡派大臣統軍前往懷慶府堵截太平軍。”
直隸與河南接壤,京師又地處直隸,祁寯藻建議以直隸總督訥爾經額為欽差大臣。
懷慶府即今之沁陽市,乃豫北重鎮。太平軍若要北進直隸,十有八九會經過懷慶。故祁寯藻建議以內閣學士勝保為統軍大將,南下懷慶府,迎擊太平軍。
這位勝保乃滿洲鑲白旗人,蘇完瓜爾佳氏,舉人出身。此公非常驕縱,最佩服雍正朝的大將年羹堯,事事模仿年羹堯。
勝保帶兵,屢遭敗績,當時的山東人多譏其為“敗保”。儘管這樣,他依然是滿人中少有的猛將,受到咸豐的賞識。所以,祁寯藻建議讓勝保帶兵去河南,受直隸總督訥爾經額節制。
祁寯藻的建議中規中矩,談不上高明,卻也沒有什麼失誤。
咸豐親政兩年多,已經摸清了與大臣打交道的門道:凡事先不表態,故作深沉,讓大臣們盡情發表意見。最後,咸豐在從大臣的建議中擇選最優解決方案,作為最終決策。
其他軍機大臣則留心觀察咸豐的神色,見咸豐沒有反對,便知祁寯藻的建議可行。
首發&:塔>讀小說
於是他們進一步補充,建議理藩院尚書恩華、綏遠將軍託明阿幫辦軍務,充任訥爾經額的副手;又建議增派提督善祿、都統西凌阿,各自統軍,兵分五路前往懷慶府堵截太平軍。
從內心深處,咸豐對這個建議並不滿意,覺得它過於平庸,沒什麼出彩的地方。他知道,肅順點子多,可能會有更高明的見解。
但若是等軍機大臣離開後再徵詢肅順,難免會耽誤事,也會被軍機大臣們所猜疑。
本朝制度,皇帝皆勤政,奏摺從不過夜,更何況是這種八百里加急的急報?
想到這裡,咸豐當即做出決斷,說道:
“著令陸應谷革職留任,交部議處。命直隸總督訥爾經額為欽差大臣,理藩院尚書恩華、綏遠將軍託明阿為幫辦軍務。命內閣學士勝保、提督善祿、都統西凌阿等兵分五路,進軍懷慶府。”
一旁的“打簾軍機”邵燦,早在一旁飛筆成書,記錄下咸豐的口諭。回到軍機處後,邵燦會把這份草稿交給軍機章京,請他們謄錄校對,發往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