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軍斬斷攔江的鐵索後,不再與清軍糾纏,掉頭向鬱江下游駛去。走了不到十里,黑旗軍到達橫州城江面。清軍已在此嚴陣以待。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黑旗軍這邊,只有十艘蒸汽戰艦,大船隻有兩艘,排水量六百多噸,剩下八艘都是三百噸以下的小船。
清軍那邊,卻足有近百艘戰船,包括二十多艘紅單船、三十多艘趕綾船,另有米艇無算。紅單船排水量最大,最大可達兩三千噸,趕綾船其次,米艇排水量最小。
尤其是清軍的紅單船,遠遠望去甚是威武,在黑旗軍戰船面前宛如龐然大物。
穆特恩在八旗裡面算是個能臣,精明強幹。他知道清軍弱在水師,便籌集經費,購買了許多洋炮,配置在紅單船、趕綾船上。
每艘紅單船配置三四十門洋炮,船上的炮手、軍官都是廣東水師的官兵,久經戰陣。水手、舵手皆是父子兄弟,上下齊心。
從戰船數量、噸位上看,黑旗軍處於絕對劣勢。不少官兵心生畏懼,看著烏壓壓的清軍戰船隻發怵。
此時已是上午,太陽從東邊升起,迎面直射黑旗軍官兵的眼睛。又是順水,又是逆光,不利於黑旗軍作戰。
傳統水戰,若是順水作戰,戰船有進無退,很容易落入敵軍重圍。)
唐約翰並不氣餒。他作戰經驗豐富,知道清軍不過是個紙老虎。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清軍水師一敗塗地,只在穿鼻水戰中“略有戰績”。在這場戰鬥中,清軍廣東水師共派出二十九艘主力戰船,迎擊英軍兩艘小型護衛艦。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這兩艘小型護衛艦,並非英軍主力戰艦,只是準備前往廣州偵察。清軍使用二十九艘主力船圍毆兩艘英軍護衛艦,竟然不佔上風。
英軍兩艘護衛艦全身而退,清軍則因為戰船損壞嚴重,無法追擊,眼睜睜看著英軍撤走。
十年過去了,清軍水師不僅毫無進步,反而有所倒退。他們只能僱傭民間的紅單船,重新起用老舊的趕綾船,以充門面。
黑旗軍十艘戰艦本使用雁陣形,假裝要衝過清軍防線,駛向下游。各戰艦收縮間距,貼著鬱江右岸向下急駛。
清軍那邊也作出了反應,派出戰船堵截黑旗軍戰船。橫州下游,大灘、大嶺、瓦塘渡、木梓墟、貴縣等地關係清軍退路,更有糧臺重地。一旦讓黑旗軍突破,後果不堪設想。
黑旗軍戰船使用蒸汽動力,官兵訓練有素,順水行動靈便。清軍戰船皆為風帆動力,訓練不足,指揮紊亂,隊形較為雜亂。
好在雙方距離還遠,清軍準備時間較長,總算有驚險地分散開來,堵住了黑旗軍前進的道路。
在這種情況下,清軍船多炮多,黑旗軍船少炮利。總體上,黑旗軍仍處於下風。若是真的交戰,勝負並不可知。
唐約翰沉著應對,再次傳令變換隊形,從雁陣形,變為一排橫隊。
旗艦滿舵左轉,在江面上劃出一道漂亮的弧形,朝左前方加速駛去,戰艦右舷逐漸面向清軍戰船。
在鐵甲艦盛行之前,各國戰艦多把艦炮設計在側舷,以便發揚火力。旗艦身後各艦依次左轉,很快改變了隊形。
戰場上臨時變換隊形,乃是水戰大忌,很容易自亂陣腳。但海軍一支隊訓練有素,又在戰前多次演練,故能熟練變換隊形。
此舉大大出乎清軍意料。黑旗軍此舉,擺明了要以少敵多,主動挑戰清軍水師。
這無異於蛇吞象。以他們的實力,能成嗎?
清軍戰船進入黑旗軍火炮射程。唐約翰一聲令下,旗艦首先開炮,瞄準清軍前列最大的紅單船射擊。
驚人的一幕出現了:黑旗軍旗艦一炮命中清軍紅單船,竟然引發了大爆炸!清軍紅單船瞬間被撕成碎片!
原來,唐約翰使出了殺手鐧:開花彈!
新寧公司彈藥廠搶在東征之前,研發生產出一批專門用於水戰的開花彈。
這種開花彈使用木質彈託,形如錐形。炮彈飛行時,彈頭始終朝向正前方,精度大大提高。又使用觸發引信,一旦彈頭擊中敵船,就會觸發引信中的彈簧,敲打燧石,產生火藥,從而引爆彈頭。
開花彈爆炸時,彈片四散迸射,猶如開花。一旦命中敵船上的彈藥,必會引發大爆炸。
當時清軍水師沒有彈藥分離的概念,開花彈彈片很容易引爆敵船上的彈藥。即便開花彈爆炸產生的彈片沒有觸及到敵船上的火藥,也能輕鬆在敵船上撕開一道大口子,斃傷敵船上的水兵。
碰巧的是,清軍水師以紅單船為主力戰船,在船上放了許多彈藥。黑旗軍首發炮彈,就引爆了紅單船上的彈藥,使得這艘龐然大物瞬間爆炸解體。爆炸引發二次傷害,又誤傷了旁邊的清軍戰船。
這極大地鼓舞了黑旗軍計程車氣,也使清軍驚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