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850再造中華 > 第201章 民報

第201章 民報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抗日之奪寶奇兵 逐鹿北朝 末日大秦:帶著秦始皇吃雞簽到 七十年代那場戰爭 旭天紀 北宋大畫師 抗戰之最強戰兵 美利堅科技霸主 都市頂級傭兵 超級大華夏 大漢再起之無限征途 差分機時代 亂唐之最強武神 漠唐 徐知證傳 明末隱相 三國呂布之橫掃千軍 吃貨聯萌[全息] 1850再造中華 縱橫西漢

黑旗軍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西征,預計將在4月1日出徵。

大戰在即,楊烜卻毫不緊張,反而胸有成竹。經過三輪兵棋推演,黑旗軍的作戰計劃已經趨於完善,無需楊烜顧慮。他專門抽出時間,前去視察宣傳、教育工作。

楊烜非常重視宣傳工作,早在黑旗軍成立之初,便創辦夜校,幫助官兵識字,灌輸革命理想。

打下南寧、太平府後,黑旗軍始有穩定的根據地。為了整合宣傳力量,提高宣傳效果,楊烜下令從黑旗軍軍政部抽組人員,組建新式報社。

這個新式報社,取名為《民報》,意為人民之報,為人民發聲。《民報》主要刊載軍政府政策主張、洋務知識、黑旗軍軍事行動、工礦企業近況、時事新聞等,每五天發行一期。

除了發行報紙,《民報》亦出版各類書籍,主要包括軍政府的宣傳冊、西洋書籍等。

《民報》的創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無疑將改變華夏報業的歷史。

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就有了邸報。邸報類似於現在的政府公報,定期刊載皇帝諭旨、臣僚奏議,是地方官紳也解中央動態的重要渠道。

可以肯定的是,邸報與近代意義上的新聞報紙相去甚遠。

在華夏近代報紙發展史上,第一份英文報紙於1827年誕生,是為《廣州紀錄報》;第一份中文報紙於1833年誕生,是為《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均為西方傳教士在廣州創辦。

華人在國內自辦的第一份中文報紙,為1858年在香港創刊的《中外新報》,伍廷芳曾參與編輯。

近代中國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報紙《申報》,則創辦於1872年的上海。

1852年,華夏已有多種報紙,皆由洋人創辦,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北華捷報》和《字林西報》。

這兩份報紙皆是洋人在上海租界內創辦的報紙,影響很大。很多官府、士紳都訂閱這兩種報紙,以便了解時事。

春節過後,受楊烜邀請,蘇州人王瀚來到南寧,出任《民報》總編。在此之前,民報社長和總編是曾錦歉,此人也是軍政府宣教部長。

有王瀚專管《民報》,曾錦歉得以專心於本職工作。

王瀚便是後世的王韜,原在上海墨海書館工作。他是華夏近代資產階級第一代思想家、報人、教育家,對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影響巨大。

透過譯書、辦報、主辦考課等方式,王瀚極大地促進了西學東傳,促進了近代觀念傳播,為推動中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太平軍攻陷金陵後,王瀚誤以為太平軍信奉基督教,親近西方,便偷偷跑到天京,向太平天國上書獻計。書中,他主張學習西方,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自然遭到洪楊的反感。

這在當時,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

後來,此事被清廷偵知,王瀚被迫改名為王韜,逃亡香港。他與洋人關係極好,得到洋人的庇護,被世人戲稱為“長毛狀元”。

楊烜已與王瀚見過幾面。這一次,聽說報社從洋行訂購過來一套印刷機,已經開始運轉。楊烜頗感興趣,前去參觀。

這套印刷機來之不易。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黑旗軍與清軍在橫州交戰,滿清便試圖封鎖鬱江,防止黑旗軍從洋人手中購買物資。黑旗軍雖有海軍,畢竟數量有限,主要用於軍事作戰,優先護航軍用、工業物資。

直到春節過後,海軍才騰出船隻,幫報社運來了印刷機。

這也是楊烜下決心奪取廣州的重要原因。

理論上,從南寧出發,向東可以到達廣東廉州府,向南可以到達越南河內,從而獲得出海口。但這兩條出海線路,中間都要翻越大山,沒有河流相通,實際並不可行。

而廣西的河流都向東匯入珠江,最終從廣州流入大海。因此,軍政府要想獲得真正的出海口,必須進入廣東,奪取廣州。

楊烜一到報社,王瀚便帶他到印刷車間。在蒸汽機的帶動下,印刷機隆隆作響,紙張飛速傳出,效率遠高於華夏傳統印刷術。

王瀚不禁感慨道:“大元帥,我在上海墨海書館工作時,書館裡也有一套這樣的印刷機。因為士紳阻撓、經費欠缺、人手不足,書館至今未能使用蒸汽機。

“為了驅動印刷機,同事徐壽、華蘅芳想了個好辦法。他們在印刷機上設計了一條皮帶,使用驢子畜力帶動印刷機。驢子就在印刷房隔壁,與印刷機隔離開。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