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岑鎮南從望遠鏡裡看到不少繡有岑、韋、覃、莫等姓氏的旗幟。岑、韋、覃、莫皆是桂西一帶的土司姓氏。
這支兩千多人的伏兵,必是土司兵無疑。
敵軍越來越近,馬蹄聲越來越響,地面似乎都在微微顫抖。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岑鎮南強作鎮定,心臟呯呯作響。營參謀手持望遠鏡,目不轉睛地盯著敵軍前鋒。透過望遠鏡裡的距離刻度,他持續喊道:
“敵軍距我400米!350米!300米!250米!”
即便黑旗軍非常重視火器,步兵四營也只裝備有十二門洋鐵炮,重量在八百斤至四百斤不等。為了最大限度地殺傷敵人,岑鎮南已經下令全部裝填鉛子彈,使用最大裝藥。
這種鉛子彈,有效射程可達200米,每發彈可裝四五十枚鉛子。
直到營參謀喊出“200米”,岑鎮南才最終下令:“開炮!”
炮兵早已等候多時,十二門火炮依次開炮,幾百顆鉛子奪膛而出,形成一道寬闊的扇形殺傷面。
鉛子彈所到之處,土司兵人仰馬翻。但土司兵人多,不乏亡命之徒,繼續向黑旗軍發起衝鋒。
前膛火炮射速較慢,為彌補兩次炮擊之間的火力缺失,岑鎮南下令火槍兵開火。這也是黑旗軍《步兵操典》裡的規定。
正常情況下,走完200米的距離,騎兵只需十幾秒鐘,步兵只需一分鐘。炮兵使用前膛裝藥,需要擦洗炮膛,是無法在一分鐘內發射第二發炮彈的。
但黑旗軍非常重視炮兵,炮手皆是訓練有素的老兵。炮兵所用的黑火藥也經過了改良,效能大大提高,燃燒較為充分。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所以,很多炮兵打完第一發彈後,並未用溼氈毯反覆擦洗炮膛,就緊接著繼續裝彈,使得火炮射速大大提高。
敵軍衝至120米時,各門火炮相繼開炮,再次給敵人以大量殺傷。
土司兵武器落後,缺少火炮、燧發槍這樣的“遠端攻擊性武器”。直到100米距離上,他們才有能力還擊,有的使用土槍,有的使用弓箭。
而且,這些土司兵隸屬各個土司,缺少統一指揮,進攻混亂而又無力。
儘管如此,土司兵仍然非常悍勇,自以為勝利就在眼前,不顧一切地向前衝鋒。
在他們的觀念裡,黑旗軍的軍裝、陣法、武器皆學自洋人,全靠槍炮致勝。若論白刃戰,黑旗軍決非他們的對手。只要他們衝至黑旗軍陣前,或與黑旗軍展開白刃戰,一定可以取勝。
岑鎮南臨危不亂,下令“勿後退,勿分散,以連為單位,與敵白刃格鬥”。
黑旗軍重視火器,亦重視白刃格鬥。黑旗軍訓練白刃格鬥,強調組成格鬥小組,少則三人,多則七人,分人專司刺、射、防、砍、突,講究“互相配合、以多敵少”。
而論白刃格鬥,土司兵可是好手。廣西俍兵驍勇善戰,土司也多有秘技。比如西林岑氏土司擅長“摔搏”;忻城莫氏土司擅長“秘拳”,又叫“心拳”;那地羅氏土司有“瘋狗拳”,又叫“地躺拳”;瓦氏土司有“瓦氏雙刀術”……
因此,在這場近戰格鬥中,雙方勢均力敵,一時打成平手。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土司兵那邊,雖然人多勢眾,卻彼此不相隸屬,各自為戰。他們雖然奮勇向前,卻有力使不上勁兒。特別是西林岑氏土司兵訓練有素,攻戰得法,頗為引人注意。
這正是西林縣團總岑毓英所辦的團練。此公時年二十三歲,早年科場得意,如今已經棄文從武,很被官府倚重。
黑旗軍直逼泗城,知府檄令各縣團練保衛府城,岑毓英率領西林縣團練前來參戰。
只是,官府辦事極不地道,把各地團練派到城外禦敵,正規軍卻躲在城內安枕無憂。
白刃戰進行了近兩個小時,黑旗軍畢竟人少,漸漸落了下風。土司兵逐漸壓了過來,黑旗軍陣形已亂,被土司兵團團包圍。
岑鎮南肩膀中了一支毒箭,有些頭暈目眩,只能在戰馬上苦苦支撐。
歷來,土司兵善於山地作戰,往往採擷毒草製作毒箭。若不能及時救治,輕則傷口潰爛,重則死於非命。
岑鎮南曾是龍州土司,深知毒箭的厲害,卻哪有功夫上藥?眼前敵軍越來越多,岑鎮南心生悲涼:自己威名未立,功業未建,難道就要命喪泗城?
正在他狼狽之時,一隊騎兵從陣後疾馳而來。岑鎮南迴頭一看,背後塵土飛揚,無數面黑色軍旗迎風飄揚。
他欣喜若狂,大聲喊道:“黑旗軍來了!黑旗軍來了!”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