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奇虎率土司兵獻城投降,對黑旗軍來說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此次黑旗軍西征,以奪取思恩府、鎮安府、泗城府為目標。步兵二團長毛人傑專司奪取思恩府,進展順利。陸師參謀長亦率領西征軍主力,基本控制了整個鎮安府。
一方面,黑旗軍驍勇善戰,清軍無力抵擋。另一方面,農民起義軍紛紛響應,老百姓翹首期盼黑旗軍剩下的泗城府,卻與鎮安府、泗城府頗有些不同。泗城府北與貴州相接,西與雲南相接,轄凌雲縣、西林縣、西隆州三城。其中,凌雲縣又與泗城府同城。
表面看來,泗城府不像鎮安府、思恩府那樣有著許多州、司、廳等土司故地。但實際上,泗城府卻曾是土司勢力最強的地方,也是岑氏土司的統治核心。
田州岑氏的投降,將對泗城岑氏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多土司,這些土司裡有很多漢人。而漢人土司的祖先,大多都是唐宋時代的中央軍後裔。
譬如廣西岑氏土司,其先祖便是宋朝大將狄青的軍師岑仲淑。
狄青平定儂智高叛亂後,岑仲淑留在廣西管理當地軍政事務,積功至殿前武衛懷遠大將軍、沿邊溪峒軍民安撫使,受封粵國公。“凡嶺西有岑氏者,皆自公始也"。
岑仲淑死後,岑氏繼續代朝廷統治桂西,除在名義上歸服朝廷外,儼然已是當地的土皇帝,其統治中心正在泗城府。
元末明初時,桂西岑氏大一統局面被打破,岑氏逐漸分裂成泗城、田州、思恩、鎮安等多個小土司。這些岑氏土司雖然系出同宗,卻為了爭權奪利而互相仇殺,朝廷也趁機實施改土歸流,不斷打壓岑氏土司。
從宋朝至清朝雍正時期,岑氏擔任泗城土司長達674年,統治區域一度伸展至貴州、雲南,也成為清廷的重點打擊物件。仟仟尛哾
原屬泗城府的多個州縣被劃入貴州、雲南,泗城土司也被褫奪了土司稱號,成為改土歸流的犧牲品。
即便如此,岑氏仍然長期當任泗城府的“土知府”,形如世襲。所謂土知府,是在土司故地,任命土司為知府,作為改土歸流的過渡產物。
到了道光、咸豐年間,泗城岑氏開始尋求轉型,向讀書科舉方面用力。日後,泗城岑氏果然飛黃騰達,家族中興。這其中的關鍵人物就是西林岑氏岑毓英。
岑毓英(1829年6月26日1889年6月6日),字彥卿,號匡國,廣西西林人,清末大臣。他幼年是個神童,苦學成才,卻以軍功起家,後擔任雲南巡撫、貴州巡撫、雲貴總督。
其胞兄、兒子均得他的相助,成為清朝總督,這就是“西林岑氏王總督"的由來。
作為土司後裔,岑毓英熟悉西南邊事,文武雙全。他以土司家丁為骨幹建立團練,先後與太平軍、回民軍、苗民軍、法軍作戰,為鞏固西南邊陲、維護華夏西南領土完整做出了突出貢獻。
《清史稿》評價他:“毓英與滇事相終始,跋扈霸才,競成戡定偉績,信乎識時之傑,能自樹立者已。"
黑旗軍此次西征,楊烜特意叮囑陳虹,要他費心籠絡岑氏豪傑。對此,他和陳虹有過一番推心置腹的深談。
彼時,陳虹原本有些不以為然,說道:"黑旗軍自建立至今,已有兩年時間。這兩年來,黑旗軍人才輩出,不少人從底層脫穎而出,又有很多人千里迢迢過來投奔。
"除此之外,軍政府亦創辦了四所大學堂,開始大批次的培養人才。大元帥所說的西林縣岑毓英,不過是個舊式人才。這種人在黑旗軍一抓一大把,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
岑毓英16歲應童子試,列西林縣第一,參加泗城府試又是第一。當然,泗城府地方偏僻,文教不盛,府試第一的含金量並不像其他地方那樣高。
但他是土司後裔,卻能發奮讀書,又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就顯得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