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軍攻入鎮安府城,所遇抵抗並不激烈。
一方面,黑旗軍一貫主張優待俘虜,早已聲名在外,綠營兵無意頑抗。
另一方面,在第二次大爆炸中,鎮安知府當場死亡,鎮安協副將亦身受重傷。清軍群龍無首,陷入混亂。
當天傍晚,黑旗軍便控制住整個鎮安府城,俘虜了兩千名清軍兵勇。正如傳聞中的那樣,黑旗軍優待俘虜,既不殺俘,也不虐俘。
黑旗軍優待俘虜,通常先對俘虜進行宣傳教育,以黑旗軍的綱領政策感化俘虜。
之後,則區分軍官與士兵,分別處理。
軍官俘虜只要是千總以上,全部扣留關押。千總屬於綠營中的中下級武官,品級從正五品到正八品不等,大者可管五百多人,小者可管一百多人,大致相當於黑旗軍中的營長。
千總以上軍官,算是清軍中的中高階軍官,大多讀過書,懂軍事技術,有部隊管理經驗,算是緊缺人才。
黑旗軍歡迎他們棄暗投明,通常把他們安排在不太緊要的崗位上,比如後勤崗位、技術崗位,後面再視情調整崗位。至於其中特別優秀者,亦可安排他們繼續帶兵。
對於其中的頑固分子、不可靠者,則應繼續關押,甚至送入礦山勞動改造。當然,軍官中罪大惡極者,應殺之以平民憤。
黑旗軍優待俘虜,必然會釋放很多士兵俘虜。只要軍官被扣押著,這些被釋放計程車兵俘虜群龍無首,就構不成實質性威脅。
清軍損失了中高階軍官,就難以重建部隊,也就不能再捲土重來。
對於清軍俘虜中計程車兵,主要按照他本人意願。願意加入黑旗軍者,經過挑選後即可轉入黑旗軍。
綠營兵世代為兵,不事生產。如果不能繼續當兵,他們也將失去生計。所以,黑旗軍俘虜綠營兵,綠營兵往往願意投效黑旗軍。
實際上,在太平軍歷史上,常有綠營兵加入太平軍,在清軍、太平軍之間頻繁跳槽。綠營兵如此,湘軍士兵同樣如此。
這些綠營兵原本朽弱不堪,可加入黑旗軍後,往往可以煥發更強的戰鬥力,就像換了個人一樣。
這也不難理解。綠營兵世代為兵,父死子承,本就比其他人熟悉兵事。只是,綠營制度逐漸朽壞,軍餉、制度都是清初制定的,歷兩百年不變,早已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這一現象,又與明末的明軍何其相似?
明軍在明朝治下,形如奴隸,連農民軍都打不過。投降八騎後,明軍餉糧大幅提高,煥然一新,戰鬥力爆棚。作戰時,明朝降軍常常充當先鋒,為滿清征戰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黑旗軍從兩千名清軍俘虜中,挑選了八百名精壯,分散編入各部。之後,他分派馮海洋經略小鎮安廳、歸順州。
鎮安府內,除府城外,以小鎮安廳、歸順州最為重要。其他州縣大多鄰近太平府,如上映州、向武州、都康州等,將交由太平府境內的步兵一團負責攻佔。
陳虹留步兵二團副團長鎮守鎮安府,本人親率主力,溯右江而上,直逼奉議州、田州。
兩州相距很近,只隔著一條右江。田州在右江東岸,歸思恩府管。奉議州在右江西岸,歸鎮安府管。
大軍尚未到達,奉議州守軍不戰而逃,城內發生暴動。義軍捆綁了知州,把他押往黑旗軍營中。城內紳民亦籌集了錢糧,迎接黑旗軍入城。
陳虹兵不血刃佔領奉議州。田州與奉議州隔江相望,守軍志忑不安,深感大難臨頭田州守軍以土司武裝為主。這支土司就是大名鼎鼎的田州岑氏。明朝嘉靖年間,田州土司出兵助剿倭寇,驍勇善戰,被朝廷賜名為“俍兵。
但田州岑功高震主,後代不知收斂,屢受官府打壓。岑氏又屢與其他土司發生衝突,被朝廷藉機褫奪了土司封號。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田州岑氏勢力盤根錯節,雖已失去土司稱號,仍在地方作威作福。現在的岑氏族長名叫岑奇虎,普通百姓見了他仍得恭恭敬敬地稱他土司。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陳虹以岑鎮南與岑奇虎同族,派岑鎮南前去遊說。
岑鎮南只坐一艘小舢板,舉白旗,不帶武器,隻身來到田州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