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文清是南寧富商,精明強幹,自然明白這其中的意義。倒是有個舊官僚,不免有些疑惑,問道:
“華夏曆來崇尚節儉,重農抑商。如果軍政府鼓勵工商業,會不會造成富人益富、窮人益窮,從而加劇社會動盪?”
對於這種論調,楊烜十分不屑,反駁道:“華夏之所以重農抑商,是因為歷朝歷代都竭力維持小農經濟。在這種小農經濟下,國家治理成本最低,社會活力最小,最有利於維護皇權。
“究其根本,實施重農抑商,純粹是中央王朝無能,以一己之私,廢天下之公。同樣的,崇尚節儉,也是因為中央王朝無能,無力發展經濟,民間窮困,朝廷亦無錢。
“在英、法、美等外國,擁有財富並不可恥,卻能贏得社會的尊敬。外國政府鼓勵百姓賺錢,鼓勵百姓花錢消費。你們也許感到不可思議,這卻是不爭的事實。”
軍政府鼓勵民間致富,比“法無禁止皆可為”更能震撼人心。
其實,世上又哪有不愛財的人呢?在座的議員,不管是舊官僚還是縉紳,哪個不曾想方設法搞錢?正所謂“一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銀”,即便是李孟群這種血氣方剛的年輕官員也不能免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不過,在華夏傳統小農經濟下,商品經濟始終未能壯大。社會財富生成的模式較為單一,主要靠農業收成,效率極其低下。
有個舊官僚名叫夏炎,是南寧本地人。他原是個禮部京官,因年老回到南寧老家,擔任南寧府學官,在本地頗有清望。
滿清官員任職有迴避制度,不得在家鄉、本省任職。但有一個例外,官員可在家鄉擔任學官。學官主管教育,是個名副其實的清水衙門。
夏炎對教育問題特感興趣,問道:“大元帥,軍政府主張大興教育,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對此,楊烜早有準備,答道:“教育乃百年大計,也將是軍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大興教育,我們主要從兩處著手。
“第一,實施完全免費的初級義務教育。所謂義務教育,乃是強制教育,學制六年,面向七歲至十二歲的幼童。所有適齡兒童都要無條件入學,父母無故不送幼童入學者,軍政府將對其額外加稅。
“軍政府將籌集經費,普遍在村一級建立公學,實施初級義務教育。學校不收學費、不收教材課本費,並額外提供一頓免費午餐。
“初級義務教育是塑造青少年價值觀的重要一環。各級公學將使用統一的教材,在宣教部指導下開展教學活動。在初級義務教育階段,軍政府禁止私人辦學。
“第二,實施不完全免費的中高階教育。學生在初級公學畢業時,南寧、太平兩府會組織統一考試。優秀者可免費升入中級教育,稱為中學,學制三年。學生若成績不佳,亦可支付學費,升入中學。
“軍政府將在鄉鎮一級建立中學。與初級公學一樣,軍政府嚴禁私人開辦中學。
“中學畢業後,由軍政府宣教部組織統一考試。成績優秀者可免費轉入高階教育。學生若成績不佳,亦可支付高額學費,升入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階段,私人始可參與辦學。
“高階教育主要由四所學校組成,即陸軍學堂、水師學堂、暨南大學堂、實務學堂。陸軍學堂、水師學堂主要為黑旗軍培養人才,兼為培養測繪、造船、駕船、電報等方面的人才。
“暨南大學堂將是軍政府最高學府,模仿西洋大學,設文、理、工、法、醫、農等學科。實務學堂主要培養實務人才,包括行政、農林漁業、警政、稅收等。”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