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3月,廣西巡撫周天爵來到武宣縣前線。太平軍據守東鄉,黑旗軍據守三里墟,互為犄角,兩地均屬於武宣縣。
堂堂一省巡撫,不呆在省城統籌全域性,跑到武宣前線幹嘛呢?
周天爵雖然年邁,卻勇於任事,在清朝官吏中實屬罕見。他早年是個酷吏,因為濫刑屢被彈劾,被道光帝勒令退休。
如今廣西局勢緊張,咸豐帝又想起了他,把他派到廣西幫忙收拾爛局。
此時,太平軍屢戰屢勝,清廷不得不從各地調集大軍,交由欽差大臣李星沅統一指揮。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滿清對兵權防範極嚴,李星沅雖然是欽差大臣,遇有大事必須奏報軍機處,由軍機處批轉同意,方得實行。譬如,用兵計劃、作戰方略,都要經過軍機處的批准。
此舉可以保證朝廷對兵權的控制權,卻不利於前線戰事。加上李星沅是漢人,不受中樞信任,所以廣西局勢日益糜爛。
李星沅已經五十四歲,體弱多病,無力應付廣西局勢,便向朝廷告病,請求辭職。咸豐同意李星沅辭職,派賽尚阿赴任。賽尚阿抵達前線之前,仍由李星沅總攝大局。
周天爵是個急性子,認為李星沅畏葸無能,自己率領兩百名兵勇,奔赴武宣前線。兵勇聽說只有兩百人,紛紛哭泣,不願送死。
周天爵卻不為所動,毅然來到武宣縣。到了縣城之後,他留下五十兵、五十勇守城,自己只帶一百兵勇,試圖攻擊太平軍東鄉大營。
按,滿清常備兵很少,只有二十萬八旗、六十萬綠營。遇有戰事,則臨時招募勇丁。常備兵稱之為兵,臨時招募的勇丁稱之為勇。
前線清軍大將向榮、烏蘭泰聞言大驚。
周天爵已經七十六歲,是杜受田的學生。杜受田又是咸豐帝的老師,幫助咸豐帝奪取帝位。算起來,七十六歲的周天爵與二十歲的咸豐帝還是同學呢!
周天爵只帶了一百兵勇,就想衝擊太平軍大營,是不是腦殘了呢?其實不然,周天爵打得一手好牌:萬一戰死,可以名留青史;萬一戰勝,更是不世奇功。
向榮、烏蘭泰本來勢同水火,各自按兵不動。聽說周天爵找死,他倆難得取得了共識,共同派兵增援周天爵,一起向太平軍大營發起衝擊。
塔。讀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太平軍頑強抵抗,清軍很快潰敗。唯有向榮所部鎮筸兵敢於接戰,卻被太平軍包圍。周天爵驅使所部兵馬前出解救,兵馬“如雀如羊”,寧願被斬首也不願出戰。最好,好在東勇肯戰,將向榮從重圍中解救出來。
清軍各部畏葸不前,周天爵率兵浪戰,最終造成潰敗。戰後,清軍士氣更低,更不敢主動挑釁太平軍。
此時,欽差大臣李星沅病重。兩廣總督徐廣縉把戰敗責任推在周天爵身上,彈劾他“自逞匹夫之勇,貪功失利,全域性頓挫,氣難復振,遂至畏賊如虎”。
太平軍乘機突圍,向東北方向突圍。兵貴神速,楊秀清下令急行軍,沿途不作停留,長途奔襲桂林。
楊烜、羅大綱、石達開也在此時正式脫離太平軍,沿蔡村江順流而下,攻佔新圩,而後轉入思盤江,攻佔江口圩,再度控制大湟江口。
石達開、羅大綱兩部多陸軍,選擇在此渡過潯江。
欽差大臣李星沅聽聞太平軍突圍,憂憤交加,在潯州前線病死。大學士兼軍機大臣賽尚阿趕到柳州,統一指揮前線各路清軍。
賽尚阿是蒙古正藍旗人,老成持重,很得咸豐信任。李星沅做欽差大臣時,要兵沒兵,要餉沒餉,有苦沒地方訴,使太平軍勢力不斷坐大。
咸豐新用賽尚阿做欽差大臣,對賽尚阿的請求有求必應。僅請餉一項,咸豐帝大手一揮,撥給賽尚阿軍費七百萬兩。
如果算上這七百萬兩銀子,清廷用在太平軍身上的銀子已經超過一千萬兩,超過歲入四分之一。朝廷戶部深感吃力,盼著賽尚阿能夠扭轉戰局,早日剿滅太平軍。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要知道,李星沅做欽差大臣時,討要幾十萬兩銀子,都要和咸豐討價還價。咸豐帝厚此薄彼,滿漢之防昭然若揭。
清軍新敗,前線將帥爭執不休。周天爵推卸責任,指控楚兵作戰不力,責怪總兵秦定三中途收兵。講到激動處,周天爵竟然把秦定三“腳踹大罵”。
向榮以周天爵乃帝師杜受田的學生,隱忍不發,藉機打擊政敵周鳳歧。周天爵知道向榮乃是宿將,便拉籠向榮,彈劾李星沅“皆李星沅一人之過,彼不遑軍務,惟事空談”。
清軍前線兩位最重要的大將,烏蘭泰與向榮,一個是漢人,一個是滿人,各執一端,攻訐不休。前線將帥也隱然分為兩派,一派支援向榮,一派支援烏蘭泰。
面對太平軍、黑旗軍的突圍,向榮和烏蘭泰都認為要優先打擊太平軍。因為太平軍已經建國稱王,實力最強,威脅最大。而黑旗軍遙奉太平天國年號,又放出風聲,願意接受招安,聲稱準備前往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