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已經興舉義旗,官府對咱們楊家十分防備,派官差下鄉監視。憚於楊忠武侯威名,官府尚不敢把族人捉拿歸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我得到九叔相助,暗中串聯族人,花錢買通官府,求助江湖豪傑,自不必說。最後,在九叔幫助下,我總算把族人帶了過來。”
楊烜對楊田勉勵一番,眾人分賓主坐下。
楊烜端坐虎皮帥椅上,吩咐親兵奉茶。趁喝茶的功夫,楊烜慨然說道:
“我楊烜興起義旗,非為楊氏一姓之興衰,而是為天下黎民百姓之幸福、是為華夏全國之振興、是為中華民族之存亡。
塔.讀小說app,完全開源免費的網文小說網站
“如今,國家內憂外患,老百姓窮得吃不飽、穿不暖。滿清失德,積重難返,再這樣下去,咱們就要亡國滅種了。
“我興起義旗,為天下蒼生謀福利,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現在,黑旗軍已有上萬人馬,水營、槍炮、騎兵完備。
“九叔肯出山輔佐小侄,咱們黑旗軍一定可以再接再厲,國家民族復興也就有希望了。”
楊烜在崇州老家時,與楊國瑞性情相投。但楊國瑞是長輩,楊烜是晚輩,兩人交往時總歸有些拘束。
現在,楊烜成了黑旗軍主帥,隱然成了楊國瑞的上級。
戰爭打破了舊秩序,楊烜急需楊國瑞這樣的本族人才,好把他引為親信。楊國瑞三十而立,卻無半點功名,也需要楊烜為他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兩人患難與共,關係反而變得更為緊密了。
楊國瑞為人精明,很有眼色。他知道楊烜已是黑旗軍主帥,乃一軍之主,自己不便在他面前充當長輩,便謙虛地說道:
“國瑞無能,三十多歲仍然一事無成。今日投奔大帥,若能在黑旗軍有所作為,此生便也無憾了。
“這一次,共有五百多個族人前來廣西。我和楊田打頭陣,先到大帥軍中報到。族人由三哥帶領,從湖南走靈渠進入廣西,此刻應該已經過桂林了。””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這話說得十分乖巧,令楊烜刮目相看:當年那個桀驁不馴的九叔,經歷過諸多挫折後,現在也變得成熟穩重了。
至於楊國瑞口中的三哥,也是楊烜的三叔,名叫楊國琛。他在楊家國字輩中排老三,被楊家族人敬稱為三叔。
楊國琛已經四十有餘,為人老成持重,多謀善斷,是個智勇雙全的人才。最可貴的是,他曾追隨楊遇春征戰多年,立過很多功勞,作戰經驗豐富,決非一般紙上談兵之輩。
然而,楊遇春功高震主,凡事退讓,不肯輕易為族人請功。
楊遇春長子楊國佐,也就是楊烜的父親,隨楊遇春征戰多年,最後才落了個四川茂州營都司,僅是個正四品的綠營武官。楊國琛同樣官運不佳,只混了個正五品的守備。
楊國佐是楊遇春的長子,也是楊家族長。他帶楊烜來廣州時,託楊國琛代理族長,總管全族事務。
這次,楊氏族人背井離鄉投奔楊烜,得到了楊國琛的首肯。
兵荒馬亂之際,五六百號人離開四川前往廣西,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楊田與楊國瑞充當“先鋒”,大隊族人由由楊國琛統帶。
好在楊國琛帶過兵,見多識廣,凡事考慮周到,一路有驚無險。
楊烜思考片刻,說道:“我不日就要脫離太平軍,率軍前往桂南。咱們楊家族人眾多,行動不便,沒有必要冒險到我這裡。
扣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這樣,我派給你們一些精兵強將。你們稍事休息,稍後回去接應三叔。會合之後,你們帶族人直接去貴縣木梓墟,投奔我的參謀長馮可欽。”
楊國瑞見楊烜殺伐決斷,大有先祖楊遇春之風,不禁心喜,覺得自己跟對了人。
他點頭附和,湊過身子說道:“我們一路有驚無險,全靠中途遇到了一個故交。要不是他暗中相助,我們還真不一定能順利抵達三里墟。”
楊烜不知此事,好奇地問道:“哪個故交?”
楊國瑞低聲說道:“向榮。”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