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作風頑強,打了不少勝仗,卻猶如流寇,在金田紫荊山區狼奔豕突。
他們並無建立根據地的遠見,往往佔領一個鄉鎮,奪取當地的糧食,與尾追而來的清軍對峙。等糧食盡了,再換一個地方,搶佔另外一個鄉鎮。
歷史上,直至羅大綱攻佔永安州,太平軍才找到一個落腳的地方,在永安建制封王。
現在,羅大綱已經歸降楊烜,不可能再幫太平軍攻打永安。楊烜也開始為脫離太平軍做準備。
好巧不巧,一營長楊田從四川老家趕回來了。半年前,肇慶之戰還沒結束,楊烜便令楊田趕回四川崇州老家,徵召楊氏族人。
半年過去了,楊田風塵僕僕,從四川老家趕到廣西武宣縣。
此時,武宣縣已是太平軍與清軍交戰的主戰場,清軍四面封鎖武宣。楊田幾經周折,才找到楊烜。
聽說楊田回來了,楊烜大喜過望,親自跑到營門處迎接。一見面,楊烜見他面板曬得黝黑,頭髮凌亂,顯然吃了很多苦。
楊烜破例擁抱楊田,說道:“兄弟,你受苦了。”
身份證
楊田只是憨笑一聲,說道:“少爺,我把楊家族人帶來了一大半,共有男女老少五百七十二人。還有一百多個安土重遷的遠房族人,留在了崇州老家。”
楊烜左右張望,並未看到族人。楊田身後只有八個人,有幾個是黑旗軍官兵,還有兩人頭戴氈帽,面目看不清楚。
有個頭戴氈帽的人走到楊烜面前,接下帽子,笑道:“小烜子,別來無恙。”
楊烜定睛一看,這不是九叔楊國瑞嗎?
楊田、楊國瑞等人依然留著根辮子。而楊烜已經斬斷了辮子,留短髮,換上了新式軍裝,顯得特別神氣。
金田團營時,拜上帝會信眾都蓄髮易服。楊烜率領黑旗軍參加金田團營,也正式剪斷辮子,以示與清廷決裂。
太平軍留髮時間長,被官軍蔑稱為“長毛”。楊烜、羅大綱、任文炳等部留髮時間短,頭髮比較短,被官軍蔑稱為“短毛”。
營門附近人多口雜,不是說話的地方。楊烜把楊田、楊國瑞讓進營內。
從營門口到中軍賬,短短一段距離,楊國瑞看到黑旗軍處處嚴整,官兵神情肅穆,不覺暗自感嘆。
整個軍營依江而建,與蔡村江中的水營互為倚恃。營門、望樓、炮位、營賬、哨兵等要素佈置體,巧借地形,防禦裝置完備。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
再看蔡村江中的水營戰船,更是排列有序,雖在停船休整,依然戒備森嚴。
黑旗軍這番森然景象,即便是清軍、艇軍,也不能望其項背。
楊國瑞心中暗喜,覺得自己不虛此行。此人輩份較高,與楊烜父親楊國佐同輩,但只有三十出頭。
1835年,楊烜祖父楊遇春致仕還鄉,見到尚未成年的楊國瑞,一見奇之,認為他有擔當大將的潛力。
楊國瑞不負眾望。1848年,崇州當地哥佬會起事。楊國瑞組織民團,參與鎮壓哥佬會,立有功勞。
但官府忌憚楊氏勢力,不但不為楊國瑞請功,反而誣陷他把持鄉間,肆意攤派錢糧。最後將功折罪,楊國瑞白忙活一場,一點功勞都沒撈到,反而上了官府的黑名單。
楊國瑞科場不順,不是讀書的料,只是能軍功賺點功名。他想靠民團攢點軍功,卻“偷雞不成蝕把米”。文的不行,武的不行,楊國瑞的進身之階完全被堵死了。
楊國佐在廣州死於教亂。楊國楨先是被薅奪昭勇侯爵,又被革去閩浙總督之職。楊家兩個大官,一個冤死,一個罷官。
楊遇春的嫡子都遭遇這種悲劇,楊國瑞這種無名之輩還能有出頭之日嗎?要想飛黃騰達,除了像楊烜那樣舉旗造反,楊國瑞再也找不到別的出路。
晚清時,華夏有四億人口,卻是一個極其落後的小農社會,社會階層嚴重固化。國家落後,沒有工業,商業受到政府排斥。青年沒有出路,只能透過科舉、軍功改變命運。
口口伍陸彡74彡陸7伍
楊國瑞於科舉、軍功都無希望,人生苦悶,一眼就能忘到頭。楊田回老家徵召族人,與楊國瑞一拍即合。
楊烜已經造反,官府派兵駐在楊家周圍,武裝監視楊家。憚於楊遇春威名,尚不敢
進入中軍賬,楊烜拉住楊國瑞的手,說道:“九叔,你肯過來幫忙,我們黑旗軍就更有底氣了。”
楊國瑞對道:“楊忠武侯在世時,黑旗楊家軍赫赫有名,敵人聞風喪膽。賢侄再次樹起黑旗軍大旗,則我楊家復興有望了!”
楊田也在一旁說道:“九叔在族人中很有威望,第一個響應大帥的號召。有九叔打頭,族人對於參加黑旗軍十分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