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不凡知道恩師擔心,安慰道:“今日說此,是弟子給楊夫子賠禮道歉的誠意,想來夫子不會怪罪。至於他人,弟子絕不提起”!
秦夫子聽了點點頭,楊望年皺著眉道:“此事乃大忌,確不可浪言”,又道:“事因後果,有識之士早已知曉,拙言今日說出來也不算得甚麼”,沈不凡一番話,高見沒有多少,誠意還是有的,所以言辭之間溫和了不少,又道:“這解決之道無人可得,既如此又有何用”?
沈不凡聞言,站了起來,拱手對楊望年道:“夫子,這就是今日學生來此的目的”!
聽到這話,三人大驚失色。楊望年不自禁道:“天道高遠,凡人窺之不得,觸之不及,拙言不可狂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沈不凡不答反笑,道:“所以學生如今推崇雜學”。
秦夫子奇道:“拙言,這與雜學有何關聯”!
沈不凡不自覺地背起手,來回渡了兩步,組織好語言道:“恩師,倘若一畝地能產糧至少千斤,如何”?
“畝產至少千斤?那百姓自然安居樂業了,只是這假設不現實”,秦夫子說道。
沈不凡也不辯駁,繼續道:“若畝產千斤以上,則可以養活大批人口,不需人人守著田地過日子,釋放出來的人口可以從事各種生產,甚至可以大量從商,商業發展起來,物資流通,促進生產,即使沒了田地的農民也有活計,不至於走投無路。農業和商業的發展是關鍵。最早之所以重農抑商,就在於農業薄弱,如果沒有足夠的人種田而去從商,就沒有足夠的糧食,就會出亂子。至於後來說商人無義,利益至上,學生以為有失公允”!有些話,沈不凡覺得自己說得很委婉了。
沈不凡對楊望年道:“夫子一生推崇禮法,如果農業發展起來了,大家就都能吃飽飯了,也有活計作,有餘錢供孩子上學,讀書識字了也就自然知禮守法了”!
這話說得楊望年沒有反駁,問道:“這與雜學又有何干系”?
沈不凡對他們的提問聽而不答,只是圍繞著農業來,因為農業是他們最熟悉的,把根源放在農業上來舉例說明才容易懂。眾人此時卻有些糊塗了。
沈不凡揹著手,繼續邊走邊道:“戰國前期畝產慄堪堪200斤,戰國後期也就在240斤左右,漢時已有280斤,人口也隨之多了起來,至我乾朝如今也就340斤,一切的原因就在於畝產提高了,這其中的關鍵,學生以為可以稱為雜學”!
這話楊望年就不答應了,道:“此乃農學,與雜學無關”!
沈不凡也不生氣,說道:“夫子,若雜學研製出某樣器械代替牛耕地和人耕地,一天能耕百畝,農業是不是就飛速發展了,眾多農民也就可以解放出來做別的營生了”!
楊望年駁道:“日耕百畝?你倒是敢說”!
“那畝產千斤呢”?
“不也一樣是妄想”?
……
喜歡寒門破繭請大家收藏:()寒門破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