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底,書院東面的屋舍建成了。
書院面東,正對著黎明的朝陽升起的方向。東面的屋舍是書院的主構之一,呈回字型結構,這裡的屋舍用來當讀書講學的課堂之用,正好用作明年三月開春後孩童入學的課堂。
南面的院落是建給來來書院講學的先生居住的宿舍,裡面的房屋大多是採用兩室一廳和一室一廳的結構,附帶獨立的衛生間,能用作獨立的宿舍。
現在整個書院的建造還完成不到四分之一,東面的屋舍建好了,正好可以安排給村中的孤寡老人,和一些房屋無法住人的人家先住過這個冬天,等過完了冬天,明年二三月份這些人就要搬走,正好明年的三月書院開學,這裡可以當做孩童入學的課堂之用。
從春末初夏,過完了整個夏天,眼見著秋天也要走完,寒冬就要來臨了。馮光帶著這群從四面八方聚集而成的漢子到了這曹家村做工,沒想到這一做就是一年,而往後的三五年他們都可能會在這曹家村這邊做工了。
好在趕著在冬天到來之前,這書院東面的屋舍也算是趕著建起來了。
“大夥辛苦了啊。”曹向南跟著馮師傅走完了這些屋舍,地磚全部都鋪好了。
這些屋舍全部都是靠人力和畜力在短時間內建起來的,他知道馮師傅和這些做工的漢子們都辛苦了,他的這話是感自肺腑,是真的知道大家都辛苦了。
因為考慮到冬天這裡的屋舍也會用來當課堂講課和可能會安排人來居住,所以在建這些屋舍的時候,在供暖方面他們也是花費了一些心思。
當初曹向南和馮師傅在這個問題上討論了許久,才決定了這個屋舍採用回字形的結構,回,是兩個口相套結合,中間建立了一個大的暖爐,中間的暖爐一燒起來,四面的房屋都能透過地龍供暖。
馮光給人大蓋了半輩子的屋子,還是第一次這麼蓋房子,這些新奇的點子用在屋子上,卻是大大地方便了許多。
“辛苦是我們應當的,好在不負小東家所託,趕著把這屋舍都建起來了。”能趕著把這些屋舍都建起來,也是不負東家所託,馮光一臉樂哈哈的。
大家辛苦是辛苦,可辛苦也是有所值。
往年的這個時候馮光早已經帶著手下的人收工回家準備貓冬了,這一年一忙就忙到現在,中間東家也給他們回過兩次家。每日從早到晚地做工,倒是少聽誰喊苦喊累,可不是現在的東家好,一日三餐能吃飽不說,工錢每月還不算,也從不拖欠他們的工錢。
到了這一天完工放假回家,他們除了領了這個月的工錢之外,小東家還給他們每人都發了年禮,兩斤肉和一小壇子的酒,領了年禮,大家都眉開眼笑的。
東西不多,但是對大夥來說這是東家給的,都是東家的心意,他們都記在心裡。他們是好運,才會遇到了這麼好的東家,還給他們發了肉和酒帶回家去,上一次中秋他們帶了月餅回去,家裡的可都喜歡了,這些肉和酒也不差,想來家裡頭都會喜歡的。
“這酒可真香。”沒有漢子不愛這麼一口的,掀開酒壇的封口,那香味就冒出來了,聞著這味道,幾人都是一臉陶醉。家住在同村的,相約了到時候回去一起喝兩杯。
“回去我們哥幾個就好好地喝一杯。”
“好好好,我給你們做幾次好菜,我們好好嘗一嘗這酒。”
這可是他們一人就能有一小壇,這看著可也有一兩斤的酒,幾人加起來可是不少的酒水了。不貪杯,淺嘗兩口,可是夠他們喝許久的了。
收拾好了幾件衣物,把包裹跨在背上,內袋裡貼身藏著做工的工錢,每人的手裡都提著東家給他們帶回去的肉和酒,一群漢子就離開了曹家村,趕著回家去了。
“等明年初雪融化,我們就會過來。”
“好。”
“兄弟們,明年見。”
“明年見。”
正好要過去鎮上一趟,他們的馬車順便地送馮師傅回去鎮上。
書院這邊的屋舍建好了,裡面的房屋打掃幹淨,簡易的木床都運了過來,這些木床到用的時候直接地拼接就成了,搬運都很方便,不用就拆了疊放起來。至於安排給講課的先生住的宿舍,裡面的床櫃桌子都是配套的,直接地拎著包裹就能住人了。
馬車去鎮上接了鄭書博一家三口過來,直接地把人接到了書院這裡的宿舍。考慮到鄭書博一家三口,曹向南給鄭書博一家三口的是一間兩室一廳的屋子,正好用於他們一家三口住。
他們把車上的東西都搬進屋子裡,裡面已經打掃幹淨,屋子裡都鋪上了床櫃傢俱,把床被鋪上就能直接地睡人了。廳裡擺上了桌椅茶幾,還能在這裡喝茶。
這裡所有的房屋窗戶按照他從前建屋的標準,窗戶都是開地比較大的,透光性好,夏天把窗戶開啟,屋裡明亮通風,至於冬天就把撐住窗戶的木板拿下來,擋住外面的寒風。屋裡的牆壁開了壁爐,冬天燒了壁爐屋裡就能供暖。
“怎麼樣,還成吧?”曹向南領著鄭書博一家進來,把這個屋子裡的東西都給他們說了一遍,他都一一地告訴他們如何使用這些東西。
衛生間是分成兩部分,一半隔開是廁所,一半用於洗澡的洗澡間。客廳的壁爐掀開蓋子,就能往裡面燒火,這火一燒起來,屋子就能暖和了。院子裡的水井也打好了,住在這裡用水也方便,直接地過去打水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