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雒陽一定會有很好的起點。
陳登卻敏銳地看出,董卓廢帝這件事情有蹊蹺,他執政也不可能長久。
大漢的世家,也不可能眼睜睜看到權力落入董卓的手中。
陳珪到雒陽,如果和董卓站在一起,陳家才是真正的萬劫不復。
果然,只是短短數月,關東世家就組成了討董聯盟。
大漢的亂局正式開啟。
董卓甚至來不及對劉備拒接朝廷詔令一事發難,就不得不焦頭爛額地應付關東的諸侯聯軍。
陳家也知道,亂世來臨,識時務者為俊傑。
陳珪熄滅了心中對劉備的不滿,把家族的事務都交給二十六歲的陳登負責。
陳登自己則靜下心來,呆在東陽長的位置上,盡心盡力的處理政務。
......
說實話,陳登不知道陳家被劉備看成二五仔家族,才會故意對他們進行冷處理。
如果知道劉備的想法,陳登估計會在心中叫屈。
大漢的各大家族,哪個不是盡力維護家族的利益?
縱觀歷史,又有幾個家族不是誰執政就追隨誰?
陳家的做法其實沒有什麼錯。
整個三國上百年的混亂。
各地的家族都是隨波逐流,隨時都在搖擺不定。
曹操在官渡之戰時,面對強大的袁紹勢力,後方的世家不知多少暗中和袁紹眉來眼去,希望給自己的家族留下退路。
這可以說是亂世中世家生存的不二法門。
怎麼能說陳家就是二五仔家族呢?
......
劉備這些現代人的想法又不一樣。
經過多年的準備,劉備早就有接手大漢政權的把握。
但劉備他們的目光,從來就不再大漢內部。
他們要的不是大漢的世家,而是這個時代人具有的那種精神。
如徐州陳家這樣的家族,可以說是大漢家族的主流。
但是,這些家族同樣無法在新的政權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陳登終其一生也只是一個太守。
甚至還把他從廣陵太守的任上,調到東郡做太守。
按照陳登的能力,他完全可以進入朝堂之上,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某種程度講,東郡太守比廣陵太守重要。
同樣更方便曹操對陳登的控制。
與其說曹操忌憚陳登,不如說曹操忌憚陳家在徐州的勢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哪怕曹操對世家處處防備,最後曹家還是免不了成為世家的犧牲品。
劉備冷落陳家,並不是出於防備的角度出發。
而是在他的心中,本來就是為了凝聚這個時代計程車人風骨。
在用人上都是以一些具有忠誠品質的人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