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郡丞陳登坐在州牧府的大堂上等待招見。
188年,劉備來到徐州時,陳登剛剛就任廣陵東陽縣長。
劉備接近陳珪,卻沒有選擇和陳家合作。
按照大漢的潛規則,到任的刺史、太守,如果不和當地的家族合作,很難在地方上取得好的政績。
劉備是徐州牧,手握徐州的生殺大權,受到地方家族的掣肘不大,卻同樣會影響他治理地方。
陳珪回到家裡後很是生氣,但也有點無可奈何。
劉備在大漢的名聲實在太響,又手握軍權、殺伐果斷,一來徐州就拿下了各郡國的太守、國相。
陳珪難道能說劉備不請他出仕,他因此不滿?
那他陳家的名聲,將會一落千丈。
本來陳珪還想讓陳登辭去東陽長的職務,陳登沒有同意。
陳登認為,劉備對陳家沒有采取什麼激烈手段。
陳家如果反應過激,反會成為笑話。
應該看劉備的下一步動作,再分析劉備為什麼這麼做。
劉備的動作很快,徐州的其他家族紛紛選擇和劉備合作。
大量的徐州世家豪強,都在劉備的身邊出仕。
陳珪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劉備初到徐州,哪裡來這麼大的能量?
陳登更是從中看到了陳家的危機。
隨著其他家族的發展,陳家在徐州的地位勢必直線下降。
陳家家大業大,又不可能離開徐州去外地發展。
如果不能爭取在劉備身邊有所作為。
數年之後,陳家就會成為徐州的普通家族。
陳家在徐州是大家族,在整個大漢卻不屬於頂尖的那些世家。
陳珪充其量只是曾經做過沛國相。
二千石的官員,在大漢比比皆是。
隨後的形勢發展,更是讓陳家所料不及。
漢帝劉宏駕崩,劉辨繼位,雒陽城裡更是風雲突變。
何進身死。
雒陽宮亂。
董卓進京。
隨後就是讓大漢震動的董卓廢帝。
局勢發展到這裡,陳家哪裡還不知道大漢已經不是原來的大漢?
這期間,劉備為劉宏爭取諡號,讓天下人看到了重情重義的一面。
劉備拒接朝廷詔令,又讓人看到他強勢的一面。
陳家父子在對待劉備的問題上,體現出不同的政治眼光。
陳珪認為,劉備拒絕朝廷的詔令,將會讓他失去大義,受到大漢天下的譴責。
雒陽城裡董卓徵召天下名士為朝廷效力,將會是陳家進入朝廷中樞的機會。
不管怎麼說,他陳珪也是大漢的名士。
又有沛國相的任職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