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士攜著小道士進了一品香,掌櫃的經李駝子託情,知道這二位都是大法師,其中那小道士更是人不可貌相,小小年紀便已是宗聖宮的得道真人,他豈敢怠慢?當下便命店小二好吃好喝侍奉著。
老道士氣態閒沉,一邊品著美酒,一邊看窗外景色。
小道士見師傅不徐不急,他心下卻是大急,一會把懷裡的符紙掏出來左看右看,一會又皺著眉頭沉思,百思不得其解。老道士笑道:“沉央啊,可是有何疑處?”
小道士道:“師傅,您老說說,我這清明定神咒當真如此了得麼?竟能得九霄神雷之助?那為何往日連個麻雀都定不得?”
老道士哈哈一笑:“沉央啊,這符篆是上古神文,其間蘊含天地大道,修道之人以精血餵養,以精氣御神。天長日久,便能精氣神相合,無往不利。往日不定,那是你心念太雜。今天能救人,那是你心地純善,一心想要救他,自然會得到神助。”
小道士將信將疑,看著窗外幽幽白雲,問道:“師傅,這天上真的有神仙麼?”
老道士:“我且問你,什麼是神,什麼是仙?”
小道士想了一想,答道:“受世人香火,聚陽神,得靈體,保一方平安,是為神。”
“何為仙?”老道士含笑而問。
小道士道:“人在山中即為仙,享自然道,呼風喚雨,自在逍遙,是為仙。”
這下,老道士卻皺眉不語。小道士低聲道:“師傅,我說錯了麼?”
老道士道:“對也不對,呼風喚雨,自在逍遙,那是道之外象,顯化與世人看。”
小道士奇道:“既然有外象,那便有內象。這內象又是什麼樣的?”
老道士沉默了一會,說道:“這內象嘛,天下怕是沒人說得清楚。人活一世,草木一春,就如朝菌不知晦朔,螟蛉不知春秋。不過人浮於世,終歸是要秉天道,遵人理,懷丈夫意,行俠氣事,方不白來這人世一遭。若是能做到這般境地,那也當是人中仙了。”
“人中仙?師傅,我便要做那人中仙。”小道士聽得眉飛色舞,一拍大腿叫道。
此時,不遠處坐著一人,那人約模二十五六年紀,渾身白衣,勁裝束服,眉長如畫,唇薄似刀,案上置著一面斗笠,腰上懸著長劍,他一手執杯,一手按劍,凝神細聽,聽見小道士叫起來,他微微一笑。
老道士瞟了那人一眼,笑道:“沉央啊,這人中仙可不好做啊。”
“懷丈夫意,行俠氣事?”小道士喃喃自語,滿眼都是興奮。
老道士嘆道:“大千世界,諸色紛紜,人食五穀雜糧,得七情六慾,有欲必然有所求,求之不得再生欲。諸此反覆,又怎能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小道士道:“所以我們才要修道啊。”
老道曬然一笑:“傻小子,若要做那人中仙,可不是嘴上說說,不得煉心通明,何來丈夫意,俠氣事?”
小道士道:“煉心通明?如何做到煉心通明,師傅你快與我說說。”
老道士嘿嘿一笑,也不點透,只讓小道士自個琢磨。他倒是胡吃海喝起來,不多時便把那隻香酥雞吃得乾乾淨淨,尋了根竹籤剔起牙來,彷彿已將薛府鬧妖一事忘在腦後。
小道士尋思一陣,似明非明,忽地想起妖怪,問道:“師傅,當真不去薛府捉妖麼?您老不是說,我輩修道之人,當以除魔衛道為己任麼?”
“哈哈,傻小子。”
老道士哈哈笑道:“當我不知麼,你是想去試試你的神雷定霄符可否再建奇效是吧?”
小道士臉上一熱,抓著符紙嘿嘿直笑。
老道士笑道:“不急,此事為師心中自有定數,稍後便見分曉。”說完,又把目光瞟向窗外,彷彿外面有甚稀奇物事一樣。
“三郎,小娘子要起程了,問你可要同行?”
這時,門口紅影一閃,一個妙齡美人走進來,細腰雪膚,藍眼金髮,正是方才在街上看到的西域女子。那女子人未到,聲先傳,俏生生站在門口,眸光一掃。
眾酒客都覺心中一跳,情不自禁地把目光落在她那裸露在外的小蠻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