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勉守法度,抑僥倖,不私親黨,召用老成,尤樂聞讜言,清廉世人皆聞,今拔中書舍人、端明殿學士,籤事樞密院事兼禮部尚書。”
“多謝官家。”
“喬卿何在?”
“臣在。”
“喬行簡歷練老成,識量弘遠,居官無所不言,好薦士,為政以勤,今拔給事中、龍圖閣直學士,同籤樞密院事兼刑部尚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叩謝官家。”
“鄭卿何在?”
“臣在。”鄭清之此刻神情略顯驚訝,他本以為自己會受史黨的牽連而被冷藏,但沒想到趙昀卻點了他的職。
“鄭清之不立異,不私己,常懷好學之心,通達天文地理,兵政軍略,有經緯之才,今拔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修國史實錄院修撰,籤書樞密院事兼吏部尚書。”趙昀心中對鄭清之的才學還是十分欽佩的,畢竟他也算是鄭氏門人,不願埋沒了鄭清之。
“多謝官家。”鄭清之此刻滿是唏噓,夾在其中這麼多年終於可以不用再選擇立場了。
“此外朕欲召真德秀回朝任翰林學士、知制誥,同籤書樞密院事兼工部尚書,召魏了翁回朝任端明殿學士、知制誥,同籤書樞密院事兼兵部尚書,爾等可有異議?”
這二人都是純正的理學門人,趙昀這麼做也是為了減緩湖州之變產生的影響。
“臣等無異議。”眾臣齊應。
趙昀微微點頭,抬手示意內侍宣讀聖旨,內侍則洋洋灑灑都讀了半個時辰,將朝廷大小官員重新任職,剔除了多餘的冗官位,精簡了各處機構,原本兩百餘人的朝廷重職一下削減到九十餘位。
聖旨罷,趙昀看向眾人再言:“諸位卿家對朕的安排可有異議?”
“官家聖明。”如此削減機構肯定不止於朝堂,向下延伸要削去多少權位,只怕各州府又要憑空多上數千個教授、教諭了。
趙昀做完了這一切,才將目光落在了全績身上:“樞密院副承旨何在?”
“微臣在。”全績在眾人的注視下走到了殿中位置。
“全績以吏補仕,以沂王府幕僚起家,歷任光化縣尉,創辦慈幼局,整頓墟市,湖州通判時又平定李全之亂,後權涼州經略使、川蜀制置使,據蒙古大軍於門外,收復三州,重鑄三關防務,興馬政之要,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而今歸朝,主理倒史案,證據脈絡一應清晰,實施抓捕果決有方,盤查詢問知無不言,朕心甚慰。”一路走來趙昀在成長,全績也在成長,昔年勢單力薄的兩兄弟如今已經羽翼豐滿。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全績這些年來已經做了這麼多事,群臣在某件事上聽過他的名聲,若是將這所有事夾雜起來,的確是一個不斐的功績啊。
“全賴官家扶持,微官只是在其位行其政,不敢居功。”全績拱手答道。
“嗯,有功則賞這是朝廷之法,即日起全績拔通直郎,權樞密院都承旨、權提點京畿刑獄、權殿前司指揮使,賜金腰牌,宮前行走無須通稟。”
全績的職位與前面眾人的官封大不相同,虛銜就只有一個從六品的通直郎,其餘暫代的全是實權之位。
樞密院都承旨掌管樞密院內部事務,檢查樞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過及其遷補等事,皇帝於選德殿處理政務、檢閱禁軍武士、接見外國使臣與少數民族首領時,侍立於側,隨事陳奏,或取旨以授有關機構,是正六品的實職。
提點京畿刑獄,又稱京畿提點刑獄使,提點臨安府界諸縣鎮公事,掌畿內縣鎮刑獄、盜賊、場務、河渠之事,是正四品的實職。
至於殿前司指揮使便是重頭戲,掌殿前諸班、諸直及步騎諸指揮之名籍,凡統制訓練、番衛、戍守、遷補、賞罰,皆總其政令,是從二品的大員,位置顯赫更在節度使之上。
這麼多的職位放在了一人身上,可見官家對其的榮寵,一個從六品的官兼著從二品的職,看似荒唐,又合乎情理。
“官家,自徽宗以來,殿前司指揮使改秩,且朝廷南渡之後從未設立過此職,一直都是由殿前司公事主理殿前司事務,如此只怕不妥。”
趙昀正值興頭之上,按理來說沒有一個人敢勸阻,但全績這個受封者卻開口相勸,認為這不合乎官制。
“全卿莫急,朕還有別的安排,朕想要把忠義軍編入禁軍,一個殿前司公事的職位就有些單薄了。”趙昀要下一步大棋,這個名頭不得不給全績戴上。
“陛下放心,忠義軍已經今非昔比,如今全心忠於朝天,微臣以人頭作保。”全績以為趙昀有所顧忌,立即表示忠心耿耿。
“全卿曲解朕的意思了,朕是想把建康府的五萬編制拉回臨安府,這樣一來禁軍就有十五萬的編制。足以應對外事內亂。”這是趙昀整頓冗兵的第一步,建康府吃著五萬編制的軍餉,實際可戰的兵馬不足一萬,收歸朝廷後可以據實發放軍餉,減少一大筆軍用開支,冗兵就從整頓禁軍開始。
“官家思慮長遠,是微臣短見了,微臣領命。”十五萬的編制任誰也會動心,全績也不例外。
“諸位可有異議?”趙昀要把最精銳的兵馬放在最親信的人手下,保證朝堂不亂,諸家不敢起異心。
“臣等無異議。”
十五萬的兵馬放在何處都能讓全績穩坐帥臣的位置,更別提京畿禁軍了,鄭清之此刻想起了余天賜給他講過的一個夢境,而站在殿中的全績就是那隻插翅虎,威風凜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夜,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