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謝晏聽聞秦知宜在家時張羅了他的書房,第二日白天第一件事,便是進書房欣賞他夫人的成果。
昨日秦知宜將他書房的書搬出曬過了,順勢也收整了書房裡外。
雖說這些事都是她指揮下人來做,不是她親手所為,可意義擺在這裡,便是不同。
謝晏的書房裡只有兩架書,都是一些常看常用的。
這些書曬過後按原樣擺了回來,如果不是他知道秦知宜管過了,幾乎看不出被動過的痕跡。
但是其它的地方區別就大了。
他的榻上多了兩張白狐貍皮毛,地上的地毯也換了一張墨綠色的大方毯。
翁榮一句話畢,秦知宜和鄭雲淑齊齊看向她。翁榮淡定自如,掰著指頭數:“要說遠的,國公府世子謝晏,出身高,文才武略樣樣皆好。要說近的,我們翁家也有兩三個還未婚配的男兒,也都一表人才。”
能被翁榮推崇的,必定都是人品貴重值得託付的良人,但問題是……她說的這些,對於秦知宜和鄭雲淑來說,有些過於高攀了。
鄭雲淑既嚮往,又望而不可及。她搖了搖頭,眼裡的光芒散去。
秦知宜聽了就算過了,湊近翁榮問:“阿榮,你別光說我們,那你呢?”她故意臊她,誰知翁榮根本不慌張,“我娘說,還要留我在家幾年呢。”隨後,她還反抽一斧,“下次花朝節,你就能見著不少京中兒郎了,若看上了誰,可不要藏著掖著。”
秦知宜滿口答應:“你看我像小氣的人嗎?”
三人又笑了起來,惹得在內室伺候的丫鬟們也都笑容洋溢,唇角沒放下去過。
幾人說話的時候,秦知宜說要做一雙鞋底又軟又厚的鞋並不是玩笑,在等待花朝節來臨的十多天裡,她真帶著丫鬟在家裡做鞋。
自那天後,鄭雲淑時不時地來翠採軒找秦知宜,和她一起描花樣、裁布、繡花。一來二去成習慣後,要是哪天不去秦知宜屋裡,她還會悵然若失感覺少點什麼。
在這期間,鄭雲淑發現秦知宜對美的追求和欣賞,造詣極高。
起初聽她說要做一雙鞋,鄭雲淑想著,做鞋是個簡單的事,最長不過五六天就能做完。她和丫鬟按做鞋的流程帶上所用物什,做鞋要先做鞋底、剪鞋樣。然而去秦知宜屋子裡一看,她竟從自己畫鞋底開始。
尋常來說,若腳長未變,一般人都有固定的鞋底樣子,甚至是早就做好的鞋底,木頭的、皮子的,或是要軟一些,用布來做的。
秦知宜畫的那個,正面看倒是正常鞋底的形狀,但是還有個側面的圖,兩頭高,中間凹。並且貼著地面的那一面,比挨著鞋布的一面還要小上幾圈。
鄭雲淑和丫鬟阮芷好奇湊上前去看,發現秦知宜仍在用筆修修改改,沒到滿意的程度。
秦知宜正專注呢,望著紙面和鄭雲淑打招呼:“來啦,別客氣,自己坐。”見過三次以上,還一起吃過茶點,秦知宜已經把鄭雲淑劃為自己人的範疇,和自己人無需太客氣。
秦知宜這樣自來熟的性格,容易得罪人,但若不介意她的,很快就能同她混熟。
鄭雲淑確實不太習慣她這樣的,不過當下她被特殊的鞋底吸引了注意力,自發地按照秦知宜的吩咐,在她對面坐下來,好奇道:“這個形態,讓我想起南北朝時的木屐,也是這樣兩端有高度,中間空著的。”
“是呢,把鞋底做高一點,人顯得高挑,還不會讓裙擺蹭上太多髒泥。”秦知宜知道她好奇,把樣紙轉了一圈,擺到鄭雲淑面前,讓她看得更方便,“你幫我看看,這裡是翹一些的樣式好些,還是這樣平一些呢?”
鄭雲淑被秦知宜引導著,漸漸地和她一起投入。兩人都選了腳尖向上翹的一版,隨後拿來已經削出大形態的黑松木鞋底來,叫來會做細致活的僕婦,在屋裡用斜刃刀削出形狀,再慢慢打磨。
做出鞋底還只是第一步,因為那天要在外一整天,秦知宜給木底之上做了厚厚的墊布,塞上大量蠶絲,再讓丫鬟用針線匝得緊緊的。這樣一來,鞋底又軟又韌,穿著才舒服,不會累。
鄭雲淑看了秦知宜這些工藝,再看自己的挎簍裡帶的布片,頓感寒酸。
她低頭在布片裡撥弄了一會兒,有些無從下手。這時秦知宜正在看婆子遞過來的鞋底,鄭雲淑聽見她說:“不錯,繼續磨得平滑些。再按這個樣式削兩雙鞋底。雲淑,你的腳多大,可有樣子?”
鄭雲淑恍然抬頭,一件費力費心思的事,秦知宜卻說得稀鬆平常:“一雙也是做,三雙也是做,幹脆做三雙,咱們三個都穿。”
她好心好意,鄭雲淑卻不敢領情:“可是……這是你自己畫的樣子,滿京城也找不出一雙相似的,若我們和你穿得一樣……”這道理,鄭雲淑很快就意識到了,但她說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