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還未到解禁的時候。
小夫妻兩人熱火朝天地忙了半夜,摸索出了不少新花樣,又發掘了許多兩個人都喜歡的妙法子。
可是終究不能完全盡興,反倒是火上澆油,讓人更是空虛不滿。
被秦知宜纏著不放,謝晏只好使勁渾身解數,打算讓她累了乏力了,也就睡著了。
努力了許久,秦知宜的確累了,可仍然存了幾口氣纏著不讓他走。
謝晏給她披上了中衣,秦知宜不好好穿那衣服,歪著身子往他身上靠。
兩家人寒暄入席,男子聚一側,女子聚在另一側。
秦知宜的座位與鄭雲淑相鄰,落座後,母親在與舅母說話,她便側過頭與鄭雲淑交談:“雲淑,可叫你們久等了,我素來磨蹭,還請包涵。”
秦知宜說話時,一雙美目望著鄭雲淑,發現她並未回視,嘴唇微抿,臉上的笑容勉強。她覺察到鄭雲淑心中起了芥蒂,不過並不著急著去維護。
一來,現在不是場合。二來,兩人還不熟,即便交朋友也得多方考量,不是朋友,那她沒必要去哄著討好。人與人能否熟識深交,並不是一方一昧努力迎合就能辦到的。秦知宜一貫的交友準則,是她只需要真誠地展示自己,合拍的人自會互相吸引。
對於秦知宜的自我調侃,鄭雲淑的回應淡淡的,她只是搖了搖頭,輕言細語道:“無礙,你們是客。”
三言兩語之間,秦知宜就看出來了,她舅母這位妹妹,是個內向又玲瓏心的人兒,秦知宜自己是個直率活潑的,別人不理她,她也不介意,自己另尋開心。
聽聞母親在同舅母商議,明日去添置些東西,秦知宜便接話說:“也不知京城有哪些出名的膳食點心,不如,明日我和母親出門去瞧瞧,待找到了,請舅母和舅父來品鑒,看甥女我眼光如何?”
她一番話說得幾位長輩都笑起來。
謝秉安笑言:“真是個饞嘴貓,這頓還沒吃完,就想著下頓了。”他笑話過後,又接了秦知宜的話頭,“好,那舅舅就等著看你能找到什麼美味佳餚。”
秦家一家人暫住在謝府,即使是近親,對謝家人來說也是個不小的麻煩,尤其是操持庶務的主母鄭氏,不知添了多少需操心的事。主家招待周到,來作客的人更該有所報答。除了該有的答謝禮數之外,小事上也可多多付出。一套茶具、幾匹布、難得的果品吃食,都能以表心意。勿以小而不為。
這便是人情親恩,有來有往擰成一股,才能好得長久。將來秦家若要在京城紮根,有謝家照映幫扶,許多事都能輕松。
如果由秦父秦母來主張宴請,有些刻意,又顯得似乎是謝家的宴席招待不周,讓人難堪。但由秦知宜來出面相邀,藉口腹之慾的名頭,不那麼正式,就不會讓人多想。這事雙方都沒負擔,刻意的味道便能輕松揭過去。
因此謝秉安和鄭氏都答應得利落。
當然,如果謝家主君和主母不是秦知宜的舅父舅母,宴請邀約自然是秦母來主張才正式。
歡笑過後,席間氣氛松軟,鄭氏的話也多了起來:“明日是中和節,西市的集市與相國寺都比平時要熱鬧些,我帶姑姐和甥女去走一走,添置些東西。另外,二月十五就是花朝節了,提前準備準備,是極好的。”
秦家之所以一月中就動身來京,就是為了趕上花朝節。花朝節是未出閣的姑娘們能施展才藝的傳統佳節,節日風俗縱情浪漫。有鄭氏牽頭,能參加一場京中權貴高門舉辦的賞紅宴,多在那些官夫人面前露露臉,有人說親,媒人登門多了,有多方選擇比較,擇其優再換庚帖,才不至於盲婚啞嫁耽誤了好姑娘的一生。
慶朝沒有嚴格的男女大防,年輕的公子與姑娘們在節日宴會上可以一同賦詩行令,如果有青年才俊與秦知宜兩相意合,再求娶結親,就再好不過了。
花朝節那日,遊春、賞紅、拜花神、放花燈等等,有諸多遊玩的事宜,未出閣的姑娘們盛裝出席,鬥才情展技藝,有諸多需要提前準備的,所以鄭氏特地有此提點。
謝氏感激,忙應下來。母女兩個當夜為此事,還商量了近半個時辰。
第二日一早,鄭氏帶著鄭雲淑一起,作陪秦知宜母女逛集市,見識京中的煙火氣息。
這日是二月初一,中和節。
中和節為慶祝天氣轉暖萬物複蘇,農事伊始之際而生。這日,宮裡會賜宴群臣,百官向君主獻農書。在民間,百姓懸掛五穀、祭土地神,祈求風調雨順,農田豐收。
在鄭氏的帶領下,一行人乘馬車到城西的集市遊玩。
京中內城有東西各一市,多店鋪少民居,攤販集中。這天既是早市又是中和節,行人摩肩接踵,臨近市口道路就已堵塞。幾位女眷便只好下車步行,府中馬車去遠處等著。
秦知宜剛來京城時,坐在馬車上看的都是遠景,現在步入集市中一瞧,還是有許多新鮮玩意和沒見過的吃食。她是愛新奇的人,一路看一路買,才走兩裡路,兩名丫鬟手裡已經快拿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