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金風寫完之後,將粉筆隨手放在了講桌上。
這首詩可是張若虛的名篇,張若虛這人不知道什麼時候生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死的,就知道他叫張若虛,連字和號都沒有,這人只留下了兩首詩,其中一首就是這篇《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盛唐”傳世名作。
易老師驚訝的都快說不出話了,他教了一輩子的古文學,平時也喜歡寫一些古詩古文,可以說在華夏古文界也是有著一席之地,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他是備受打擊的,一個從來不來上課的金風寫出了《水調歌頭》這首詞。
現在居然有蹦出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家夥,寫了這首《春江花月夜》。
這首詩的題目就很有趣,以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整首詩由景、情、理依次展開,第一部 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産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雖然全詩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來寫,但又以月為主體。
“月”可以說是詩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動著詩人的脈搏,在全詩中猶如一條生命紐帶,通貫上下,詩情隨著月輪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間經歷了升起、高懸、西斜、落下的過程,情也發生了變化。
名作,易老師不傻,反而對於古文很有研究,他認為這首詩絕對可以稱為名作,以後想要寫月亮可就難了。
“易老師,你的話還算數嗎?”金風見易老師半天不說話,忍不住問道。
“什麼話?”易老師這才反應過來。
“你說了,只要我寫出來,你就讓我過古文學這門課。”盡管上邊會幫助金風做好安排,但是金風還是希望靠著自己的本事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我說話非常算數,我絕對給你過,只是你叫什麼名字?”過不過全都是易老師的一句話。
“我叫金風。”金風報上了自己的大名。
這又給易老師的心口上來了一刀,金風,那個受到特殊照顧,那個寫出了《水調歌頭》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