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據說的那麼神?
這一次系統提供了,白小白倒是有幸見識洞溪紅尖椒的真實口味了。
看完紅尖椒後,白小白把目光轉移黃尖椒的盆栽上。
黃豔豔的細長辣椒,通體金黃色,差不多食指大小,尾部尖尖,微微上翹。
這種金黃色的黃尖椒,白小白反複看了幾眼後,他似乎認識這種黃尖椒,好像以前在電視上還是網路上,哪裡有見到過,就是一時之間,實在想不起來。
白小白在腦海中,正努力思索的同時。
介紹紅尖椒後,系統繼續現字:
黃尖椒:精選湖湘省的野生黃貢椒植株,移栽在系統盆栽中。
就是宿主現在看到的盆栽。
對了。
經過系統的現字提醒後,白小白恍然大悟。
難怪看著特別熟悉,原來是這種名氣極大的黃尖椒。
黃辣椒不比青紅辣椒,在華夏國內的種植面積相對很小,主要分佈在湖湘省的衡東縣,株洲縣幾個接壤黃金湘江“金三角”地區,走出這一小片地方很難在市場上看到這種辣椒。
據當地記錄,黃辣椒的種植已有近2000年歷史,由湘江泥沙淤積形成的特殊沙質土壤,賦予了黃辣椒獨特的風味肉厚、皮薄、爽脆、香甜、色豔、椒形小,為辣椒中的極品。
相傳在清朝嘉慶年間,衡東狀元彭浚偶然一次把黃辣椒帶到宮廷,由禦廚烹飪成美食後,嘉慶皇帝品嘗後,龍心大悅,欽點禦筆提黃辣椒為“貢椒”,並要求衡東地區,年年進貢。
只是黃辣椒對環境要求較高,在無汙染的環境下會才有其獨特風味,産量極少。
黃貢椒的鮮椒更是難以儲存太久,為了吃到最新鮮的黃貢椒,嘉慶皇帝為了口腹之慾,令專人快馬加鞭,八百裡加急,獲得這種食材。
堪比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據民間野史記載,這也是清朝開始走向滅亡的一個小細節,具體真實性無可考證,不過可以側面反應出黃貢椒的美味程度。
添辣,增味,增鮮,增香,這就是黃貢椒的四種主要功效,而對於腥味重的食材,黃貢椒還能去腥,因此是魚頭的黃金搭檔!
據白小白瞭解,部分大酒店的湘菜剁椒魚頭,就經常在剁椒中加入這種黃貢椒,才會鮮香無比,回味無窮。
只是目前華夏國,市場上見到的新鮮黃辣椒大多數都是濫竽充數,不是衡東本地的道地出産,味道差很多。
沒想到系統居然能提供這麼道地新鮮的黃貢椒。
牛就一個字。
白小白感嘆之餘,把目光放在最後一種綠尖椒。
綠尖椒大小也是如同食指一般,和紅尖椒和黃尖椒一般無二,只有顏色上的差別。
只是綠尖椒的顏色很特別。
顏色上不是黃綠色,而是通體綠色,非常純粹。
這種綠色也不是普通綠色,非常好看,難以表述。
說具體形象一點就是,帶有寶石綠的那種通透感,格外亮眼,簡直就像是綠寶石打造的綠尖椒。
要說白小白也是見多識廣。
見過青椒、小甜椒,各種綠尖椒,但是眼前這種通透綠色的綠尖椒,他生平第一次看到。
不會是系統特供的逆天綠尖椒吧?
不會又是類似天九紅朝天椒,那種滅絕的辣椒品種吧?
127 26|4960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