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朔相信,湯和一定懂這個道理。歷史上,明朝一眾開國功勳都不得善終,唯獨湯和得以終老,不是沒理由的。
至此,這輪人事調整告一段落。
……
十一月十五日,蒙古帝國,哈拉和林。
一場突如其來的蝗災,讓原本興盛的帝國一下陷入困境之中。人們已經能夠想象,這個冬天,因為沒有草料,牛羊成群死去的慘烈景象。
沒有牛羊,就沒有食物;沒有食物,就喂不飽草原漢子。沒有年輕男子,就沒有蒙古鐵騎;沒有蒙古鐵騎,帝國又將何存?
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邏輯。
帝國上層,已經達成外出劫掠的共識,現在唯一要確認的是,往哪個方向劫掠,去劫掠誰。
王廷,大殿。
成吉思汗召集諸將,商議此事。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大將木華黎,抱拳說道:“大汗,中原大地土地肥沃,糧食推擠如山,是最好的攻擊目標。”
木華黎早年被父親送給鐵木真做“梯己奴隸”,他以沉毅多智、雄勇善戰著稱,與博爾術最受器重,被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
四十年間追隨鐵木真,無役不從,輔佐鐵木真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與博爾術、博爾忽、赤老溫並稱“四傑”。
“中原雖然土地肥沃,這次也跟著遭災,未必就有多少糧食。更重要的是,僅中原邊境,就盤踞著秦、夏以及週三國,兵強馬壯,佈置的大軍不下百萬之眾,並不是最佳攻擊目標。”站出來反駁的是拖雷王子。
見此,成吉思汗點頭,顯然認可拖雷的判斷。
眼下之中原,跟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都不同,雖然還是諸國爭霸之局面,可整體兵鋒強悍的嚇人,實在招惹不得。
一個不好,就可能將帝國帶進深淵。
因此,早前成吉思汗寧可攻打西突厥,也不願攻打遼金行省。
木華黎也不以為意,笑著說道:“如果中原不行,那就只有西夏國了。西夏這次免受蝗災,可是託了帝國的洪福,理應上供。”
這一次,成吉思汗沒有反對,“說的不錯,就西夏了。”
就在此時,拖雷再次站了出來,“父汗,兒臣有個建議。”
“講!”
對拖雷,成吉思汗是非常喜愛的,也非常器重。
拖雷抱拳說道:“兒臣建議先禮後兵,先派出使節,讓西夏主動上交糧食,如果西夏不答應,再行發兵也不遲。”
成吉思汗眼神一凝,沉聲問道:“你在擔心什麼?”
“兒臣擔心,一旦交戰,會將西夏推到大夏一方。就算西夏不倒戈,輕啟戰端的話,也容易折損本部兵馬,可能讓漁翁得利。”
成吉思汗還沒說話呢,木華黎就不樂意了,“大夏算什麼?別國怕他們,我們可不怕,大不了打一架,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在這些蒙古大將眼中,帝國永遠都是最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