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麼小鬼都能進的。”
與此同時,為了確保禦史臺的權威,使其有足夠的底氣監察百官,經歐陽朔提議,提請禦史大夫魏徵進入內閣,成為繼張良之後,第二位兼職閣老。
這一下,禦史臺的腰板徹底挺了起來。
經過調整之後,禦史臺就是一柄懸在百官頭頂的利劍,形成震懾。
這是禦史臺好的一面,此外還有隱憂的一面。
歷史上,無論是禦史臺,還是明清時代的都察院,都存在一個隱患,就是監察禦史容易成為朝廷文官集團派系鬥爭的武器。
透過“效忠”的監察禦史的彈劾,以打倒敵人,是文官常用手段之一。
如此一來,禦史臺的權威就蕩然無存。
更重要的是,當禦史臺被文官集團擺弄時,也直接威脅到皇權,使皇帝失去了對百官的掌控,實在是太危險,容易被文官集團架空。
“監察禦史為了彈劾而彈劾,為世人所詬病。”
針對此種情況,結合聯邦體制,歐陽朔也有應對之策,那就是讓禦史臺跟內政院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互相協助,又互相約束。
禦史臺發現官吏貪汙線索,當立即移交給內政院審理,禦史臺本身並無審案權。一旦經內政院審理,發現所彈劾之事乃子虛烏有,監察禦史就得擔責。
輕者影響年終考核,重者立即撤職查辦。
如此一來,就極大程度地杜絕了禦史“濫用職權”的情況發生。
整個過程中,歐陽朔都沒想過讓山海衛跟黑蛇衛牽扯進來,用這兩個密探組織來監督禦史臺,效仿明朝的密探治國。
像山海衛這樣的組織,一旦賦予其過大的職權,就會尾大不掉,反過來咬歐陽朔這位主子,或者揹著歐陽朔搞事情。
這是歐陽朔一直在極力杜絕的。
就算申不害領導的山海衛,對歐陽朔有著絕對的忠誠,歐陽朔也會漸漸收緊山海衛的職權,使其專注於情報收集,而非秘密監察百官。
“讓王朝體系在陽光下順利運轉”,才是歐陽朔的終極目標。
這才是一個新興王朝,一個準備承載華夏文明崛起使命的偉大王朝,所該有的擔當與胸襟,而不是躲在黑暗裡窺探一切。
能傳承百世的,唯有制度。
今時今日,歐陽朔作為王朝開創者,能夠約束山海衛,等到歐陽朔退位,又怎麼能保證這條毒蛇受新主信任,不整出什麼么蛾子來?!
因此,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一大隱患,必須提前預防。
……
統一思想,完善法典,加強監察。
針對王朝越發龐大之後出現的種種問題,歐陽朔思來想去,終於祭出了這三板斧。眼下都還只在試驗階段,真正落地之後,相信大夏會大不一樣。
就在歐陽朔坐鎮都城,對王朝內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制時,山海衛突然傳來訊息,說北方有了異動,讓原本平靜的荒野局勢一下變得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