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算下來,歐陽朔最有信心的就是陰陽家,其次是墨家。
到底如何,還得看爭鳴大會。
……
隨後幾日,越來越多計程車子湧入山海城。
西南大學堂的校園內,熙熙攘攘。尤其是藏書樓,更是熱鬧。
諸子當中,無論是誰來到山海城,率先拜會的不是歐陽朔這位領主,而是藏書樓的樓主姜太公。
好在諸子都有分寸,出面的都是其代表人物。
尋常的門徒,也只能在藏書樓遠遠地見上一面,不敢上前叨嘮。不然的話,喜歡清靜的太公,估計也要被煩死。
各家門徒,住進聚賢樓,當然就免不了起爭執。
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見面互掐,實在是再正常不過。更不用說,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家各派之間,都有些嫌隙。
互相之間的敵視,就更甚。
蕭何作為歐陽朔的代表,爭鳴大會的組織者,幹脆也住進了聚賢樓,帶著人天天調節糾紛,好不頭疼。
最後,還是姜尚出面。
太公正式宣佈,爭鳴大會的第一場【閱覽】,正式啟動。諸子也不用互相爭論,先到藏書樓進修一週吧。
太公發話,諸子不敢不從。
如此,這一場風波,才稍稍平息。
除了爭論,住進聚賢樓計程車子,對飲食可也都有講究。
不是誰都像老莊他們那樣,無欲無求的。尤其是各家各派,進駐荒野之後,新收的門徒,六根還不清淨。
且不說,他們對自家的學說瞭解多少,光是物慾需求,就讓人皺眉。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啊。
據蕭何觀察,來計程車子當中,不無來騙吃騙喝者。
歐陽朔得到訊息,倒沒有大怒,作為東道主,這點氣度還是要有的。他當即指示【三顧酒樓】,每日為聚賢樓提供特供飲食。
如此,才算平息了士子的呼叫之聲。
有那不作臉的,直接趕去【三顧酒樓】用餐,吃完之後也不付賬,直接甩了一句:我是某某學派的,就拍拍屁股走人。
如此行徑,實在讓各家各派蒙羞。
這些士子,基本上不屬於“九流十家”。說出來的流派,歐陽朔是一個都沒聽過,真虧他們想得出來。
說起來,春秋戰國號稱百家爭鳴,真正有多少家,估計就連戰國之人,都無從考證。誇張起來,一人便可成家成派。
他們也不管,這一家一派,到底有何主張,先把大旗立起來再說。
想想,就連墨家這樣的大家,後世都逐漸銷聲匿跡。其他的無名之輩,就更難以存活,早就淹沒在歷史長河當中。
也不知道,蓋亞是怎麼把他們給“創造”出來的。
這些人,不過是想借著爭鳴大會,來獲得一些存在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