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句話,看準新興產業,創造新的需求。”
朱由檢淡然開口,並意圖明顯的說出了一些軍備院正在研究的東西:
“內燃機雖然還遙遙無期,但一旦走了突破,內燃機很快就能化作汽車、摩托車、飛機、輪船、火車……”
“可是這些東西能創造多少財源?”朱由校皺眉開口:
“國朝的火車和輪船已經執行多年,但距離回本還是遙遙無期,甚至每年鐵路都處於虧損狀態。”
“重要的不是火車,而是汽車……”朱由檢搖頭解釋起了汽車,而當他說汽車就是私人且不用鐵軌的火車時,朱由校立馬就充滿了好奇。
“如果內燃機能出現,並且運用在汽車上,那隨著研究的深入,大明會因此得到一個龐大的稅源。”
“我說過,百姓的需求是向上的,在衣食無憂後,他們追求的就是出行和居住。”
“這一點,從每年的腳踏車銷量也能看出。”
“一旦國朝能夠研究出汽車,那汽車就會一點點的走進百姓的生活中。”
“現在軍備院的試驗品裡一臺內燃機預計需要五十兩銀子,而汽車造價是七兩銀子。”
“也就是一輛汽車的造價,最起碼是五十七兩,而朝廷若是能創造出每輛十兩的利潤,那以百姓在災後的收入來看,一個家庭只需要兩年就可以購置汽車。”
“大明三千多萬戶百姓,只要家家擁有一輛汽車,那就能創造出三億兩的財政收入。”
“況且,汽車使用的汽油才是國朝能夠長久的財源。”
“每斤汽油賺一文,那每輛車就能賺十幾文,這筆稅銀才是長久且可觀的。”
“更重要的是,汽車衍生出來的工作需求比起腳踏車要多太多。”
“相比較使用人力的腳踏車,使用機械力量,並且能夠日行數百里,裝載上千斤貨物的汽車才是大明百姓衣食無憂後的最大出行工具。”
朱由檢用汽車作為興新產業的代表,大概說了一下汽車一旦出現後,大明將會獲得的財源。
相比較腳踏車那每年不足五十萬兩的稅銀,汽車及其附加產業所能創造的稅銀簡直就是碾壓式的。
“可是百姓真的願意買那麼貴的汽車嗎?會不會這東西只能是權貴的玩具……”
朱由校杞人憂天的擔憂著,但朱由檢卻不以為意:
“任何東西剛出來的時候都是奢侈的,當年的腳踏車也是一樣。”
“可是如今呢?國朝許多百姓都購置了腳踏車,而那一兩二錢的價格換做以前,許多百姓可能需要考慮很久才能出手購買。”
“臣弟看過腳踏車廠的產出數量,國朝至今已經生產出了九百二十多萬輛腳踏車,而且隨著旱情消退,這個數目還在不斷提升。”
“只要百姓有銀子,他們自然而然會消費,哥哥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賺銀子和存錢的機會。”
朱由檢一邊說,朱由校一邊頷首認可,漸漸地,他也變得通透了起來。
只是相較於他們這邊的通透,京城那邊卻還是老一套。
朱慈燃在返回東宮之後,立馬就召來了他倚重的財政老臣李長庚,試圖讓李長庚為他解惑。
“殿下千歲……”
“不要虛禮了,召你前來是為了銀子的事情,國朝的財政情況你都知道,如果要開闢新的稅源,那朝廷應該怎麼做?”
當李長庚進入春和宮,朱慈燃在安排座位的同時,當下也單刀直入的詢問了起來。
李長庚在錦衣衛搬來椅子後,直接坐了下來,抬手作揖道:
“國朝財政的未盡之處自然是有的,可是有些措施大明並不具備實施的條件,也無實施的必要。”
李長庚微微一笑,他眼下對朱慈燃的秉性還是非常瞭解了的,因此賣了個關子,不敢輕易說出他的想法。
見李長庚如此,朱慈燃輕聲哼道:“李閣臣,你還沒老,說話也不用拐彎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