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提及的事情,我權當意見聽取,不會立即執行的。”
李長庚聽完朱慈燃這番話,頓時不由得苦笑起來,他輕聲道:
“殿下所問之意,老臣心裡自然是明白的,只是老臣實言,眼下國朝的財政都是齊王殿下一手佈置的,想要更改並不容易。”
“國朝如今雖然也開始發展工商,推行國債,可終究時間較短的緣故,眼下都還處於播種的階段,並沒有到收穫之時。”
李長庚侃侃而談道:“老臣看過不少齊王殿下所寫的書,上面也分析了歷代王朝的稅收,甚至還有不少苛捐雜稅。”
“只是這些苛捐雜稅對於國朝來說很難收取,除了土地本身的農業稅之外,像房屋稅、牛羊稅、人頭稅……等等稅源,都因為齊王殿下反對雜稅的原因,基本都沒辦法成為國朝的稅源。”
“即便是目前殿下很重視的工商行業當中,稅收制度也很難進一步細化,在這一點上,齊王殿下似乎有些走入了歧途。”
朱慈燃聽聞愣了愣,反應過來後又對李長庚這麼說自家叔父有些不滿,皺眉反問道:“我叔父於此節可有何處不妥?”
“臣最開始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妥,但是後面拜讀了一下齊王殿下所著的經濟書籍後,這才發現齊王殿下雖然在對待工商行業的發展上,一直都是比較鼓勵的,而且也加大了徵稅的力度,可是這些並不夠多。”
“對於國朝而言,鼓勵工商發展不等於放縱工商,國朝本身只是給工商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齊王殿下在自己所著《經濟》書中,都針對商品流通、銷售和收入三個主要環節上有明確的稅制,可是這一點是目前國產還沒有進一步細化的,或者是齊王殿下一直沒有推動的。”
說著、李長庚頓了頓,喝了一口茶水,潤了潤嗓子之後才解釋道:
“眼下大明針對工商業和農業的稅收大概是在10%左右,而從歷史來看,國朝的商稅可謂歷史最輕。”
“在老臣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針對眼下的這個局面來說。”
“老臣研究過各國的財政,發現對於各國而言,10%也只是一個偏低的數字,其中像暗厄利亞在日常針對工商行業的收稅都達到15%,戰時則有可能達到20%~30%。”
“我大明長期處於戰事環境下,卻始終維持在10%的徵稅規模上,自然無法撬動更多的稅收。”
說到這裡,李長庚又輕輕嘆了一口氣:“還有一點,殿下可知道,如今大明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條件,都要遠遠勝過歐洲人的.”
“因為在目前的歐洲,各國無一不以富國強兵為目的,可富國強兵裡面可沒有民富之選項”
朱慈燃瞬間明白了過來,李長庚說來說起其實透露的就是一點……
自家叔父對下始終懷有憐憫之心,對下層的壓榨還不夠狠。
如果能夠狠下心腸來,將現有的田稅以及工商稅提高一倍,錢依然是能收的上來,可到時候不輕鬆的可就是老百姓了
“資本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朱慈燃突然想到自家叔父在他所著《資本論》中這麼一句話,或許只他有親眼來見證這一切的發生,才能真正明白資本在原始積累時期的醜惡面目。
當這頭怪物在剛剛萌芽的階段時,就已經表現出對資源的極大渴求,甚至逼迫大明和朱慈燃也不得不想各種辦法來餵養它,強壯它.
只是一想到這裡,朱慈燃便不由自主地抬起了頭,望向了輿圖上的《大明坤輿總圖》。
李長庚的目光跟著朱慈燃一起望了過去,看著如此廣袤,幾乎佔據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大明本土地圖,李長庚也不得不感嘆道;
“殿下、臣有一句話其實想對齊王殿下說很久了,但臣一直不敢……”
“嗯?”朱慈燃聽到他的話,側過了頭,示意他隨便說,而李長庚也作揖表示告罪,繼而開口道:
“齊王殿下太過愛民,而您也是……”
“……”朱慈燃聞言皺眉,面露不喜:“我聽聞李閣臣你曾經也愛民如子,眼下說出這句話,不覺得羞愧嗎?”
“老臣愛民,但老臣也知道國比家重要。”李長庚並不覺得羞愧,因為他接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就是這樣的。
見他理直氣壯,朱慈燃皺眉擺了擺手:“你先下去吧,讓我想想。”
“老臣告退……”李長庚清楚,朱慈燃對他的話感到了十分不喜,因此識趣的離開了春和宮。
也在他走後,朱慈燃向李永貞發話:“傳金先生前來。”
“奴婢領口諭……”李永貞作揖應下,當即派人去找金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