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建造這麼大,是當時駐守此地的官撫民下令的。
官撫民很清楚多倫縣很容易被北虜襲擊,因此為了照顧當地牧民,他特意把多倫縣往大了建造。
當時明軍在多倫縣駐紮一衛兵馬,因此建造這麼大的城池,也不用擔心守不下來。
只是伴隨著上直衛軍撤離,官撫民調離關外三府,新抵達多倫縣的兵馬便只有一營了。
三日前,皇帝準備再燕山縣北部的圍獵場裡圍獵,靠近多倫縣的兵馬便被抽調了四哨,只留下的張獻忠這一哨兵馬。
現在好了,他得用五百人守住八里的城牆,平均下來,每個人得守四個垛口,這怎麼可能成功?
想到這裡,張獻忠咬了咬牙,而過了一刻鐘後,多倫縣兵馬司計程車卒和衙役也紛紛上了城頭。
多倫縣的百姓不多,兵馬司和衙役也不多,不過三百來人。
這點人加上拱衛營的兵力,也就九百人不到,防守壓力還是很大。
好在隨著幾萬頭牛羊從四個城門湧入,一些歸順大明的蒙古牧民也拿著弓箭和彎刀上了城牆,一時間守城人數還是達到了三千多人。
「應該差不多了……」
看著三千多守在城頭的漢人和蒙古人,張獻忠鬆了一口氣。
只是不等他喝一口水,遠處的地平線就出現了一條「黑線」,並且那「轟隆隆」的馬蹄聲也越來越大。
最後,當駐守多倫縣的兵馬看到所有蒙古騎兵時,他們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烏壓壓的蒙古人好似站滿了整個多倫草原,他們人數之多,讓張獻忠他們看不到遠處的草原,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頭。
「去!把城裡十三歲以上的男丁都叫上城牆!」
看到這數量不下五萬的蒙古大軍,張獻忠第一反應就是咆哮著讓人把城裡的所有男丁喊來。
不僅如此,他還質問著副守備:「傳信的塘騎放出去了嗎?!」
「放出去了,這會兒估計都跑出去三十里了!」副守備被吼精神了,連忙回答。
聽到這話,張獻忠稍微平復了一下心情。
開平府拱衛營的兵馬有近兩萬都聚集在了三百里外的燕山圍獵場,按照塘騎加急的速度,頂多四個時辰就能跑到圍獵場。
大軍準備之下,連夜出征,頂多四天後就能抵達多倫縣。
有援軍就足夠,有援軍的情況下,想要守住多倫城四天並不難,因為蒙古人沒有攻城器械,他們想要製造攻城器械也得北上三十里,去三十里外的哈剌溫山脈南麓砍樹才能製造出攻城器械。
這一來一回,差不多就是一天的時間,因此總的來說,他張獻忠只需要守三天就足夠了。
想到這裡,張獻忠看向了身邊的人,然後大手一揮:
「讓城裡的皇店把所有鐵料都拿出來,命城中所有鐵匠打造甲冑兵器,城中婦女都把家中的石料拿出來打磨成石彈。」
「是!」
張獻忠有條不紊的下令,麾下的總旗官也按照他的話去辦。
總之在他的軍令下,多倫縣很快就成為了一個戰爭機器。
留守城中的五十門燕山五斤炮也被推上了城牆,而城外的蒙古人也裡三層外三層的把多倫縣包圍了起來,但他們沒有進攻,只是在隔著城牆三里外的地方觀摩多倫縣。
「駐守的人還挺多,看樣子不好打。」
馬背上、林丹汗拿著繳獲的千里
鏡打量多倫縣,而旁邊的蘇布地也皺眉道:
「我早說過,朱由檢不可能留下破綻給我們,與其開啟平府,不如去河套的朔方府打草谷,那裡遷移了百萬人,開墾了數百萬畝耕地,比開平府富裕多了。」
「東邊的朵顏府和北面的泰寧府一旦得知我們來襲,肯定會派兵支援的,最多七天他們就會抵達多倫縣。」
「好了……」林丹汗一點不慌亂的安撫,手裡的千里鏡也一直看著多倫縣,過了片刻放下千里鏡後他才帶著一抹笑意說道:
「南人給了我訊息,朱由校現在就在東南三百二十里的燕山裡圍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