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阻擊戰中,米扎爾麾下的莫臥兒軍隊就在明軍的各種土木防禦上吃了苦頭,折損了五千人馬。
因此總的來說,戈達瓦里河前線戰事的情況,大概是七三分,莫臥兒軍隊佔據七成優勢,明軍佔據三成。
至於後勤輜重這一塊,明軍主要是走海運,隨後轉河運來給前線運送各種物資。
由於本土戰船的不行,莫臥兒的軍艦幾乎都躲在自家港口內,不敢跨出港口,生怕被海上那總噸位高達近百萬噸的大明海軍和皇店武裝商船擊沉。
無法透過海上補給,米爾扎只能依託陸地上的民夫。
為了維持前線的十一萬軍隊,米爾扎招募了二十六萬民夫,而比較他們,北方明軍的民夫數量只有不到六萬人。
這六萬人都是已經被平定的坦焦爾土人民夫,他們信仰印度教,在宗教的“大是大非”上,他們選擇幫助明軍對抗清真。
當然,仇視明軍而陽奉陰違的人也不在少數,但往往被發現後都會成為一具屍體。
因此在北方戰線的後勤問題裡,莫臥兒軍隊的後勤壓力遠遠大於明軍。
這樣的局勢下,想要強攻不是不可以,但莫臥兒軍隊會損失慘重,而米扎爾手下有五大蘇丹國北逃的臣子,他們帶來了許多南邊的情報。
他清楚明軍在南方還有五萬負責圍剿叛軍的軍隊,而海上更是還有四萬多精銳水兵。
一旦雙方開打,或者各地抽調兵力,重兵集結戈達瓦里河戰線而導致後方空虛,米爾扎毫不懷疑明軍海上的這四萬精銳會對莫臥兒漫長的沿海線發動襲擊。
事實也如他預料一樣,黃龍在抵達前線後,立馬指揮海軍對莫臥兒的德干地區沿海進行試探性的襲擊。
這樣的襲擊讓米爾扎不得不分兵在沿海城池,到四月初時,戈達瓦里河前線的莫臥兒軍隊人數下降到了九萬人。
在後勤問題、沿海防禦壓力問題等各種問題的壓迫下,戈達瓦里河的戰爭天秤在發生傾斜,黃龍利用海軍的優勢,將陸軍的劣勢拉回。
正面戰場上,莫臥兒軍隊和明軍達到了五五開的態勢。
這樣的態勢,加上國內的態勢,米爾扎遲遲不敢下令進攻,兩軍持續僵持……
“班加羅爾的軍隊被明軍的平叛軍消滅,南方軍隊的人數下降到九萬了……”
四月初十,當一名蘇丹國大臣開口,位於戈達瓦里河北岸的尼扎馬巴德城臨時總督府裡,莫臥兒南征大軍的各級軍官都緊皺眉頭的看著沙盤。
沙盤上,明軍的防線如鐵桶一般,尤其是各種拒馬、壕溝組成的土木工事更是讓指揮騎兵的軍官們頭痛不已。
開口的人是北逃的一個蘇丹國大臣,而他口中的軍隊便是盤踞在高原之上的各國殘餘軍隊。
這些軍隊的數量從二月的二十餘萬,驟降到了眼下的九萬人,被圍殲的人數超過十萬。
這則訊息讓所有人都覺得不妙,他們都很清楚,一旦南方叛軍被全殲,那南方的五萬平叛軍完全可以抽調三萬人來支援戈達瓦里河防線。
屆時戰線上的明軍數量會達到八萬人,與他們基本持平。
因此,在聽到這些訊息後,所有軍官都下意識看向了米爾扎。
面對他們充滿詢問的目光,米爾扎沒有驚慌,而是很平淡的說道:
“後方已經在募兵六萬,最多六個月就能運抵前線。”
“可是“帕的沙”讓我們三個內將戰線推進到巴拉爾河……”
一名突厥軍官忍不住開口,並提醒道:“現在只有兩個月了。”
“戰線的事情,我已經回覆過“帕的沙”了,我們明面面對的是不足五萬的明軍,但實際上他們是海陸九萬多人,而我們只有不到十四萬。”
“更別提海軍那兩萬人……”
米爾扎圍著沙盤閒庭散步,講述著戰場的局勢,但說到海軍的時候他臉色有些不太好看。
不得不說,他被黃龍的海上游擊戰術給弄得灰頭土臉,導致他沒有成功的在夏季發動全面進攻。
“明軍的海上力量不弱,這半個月來我們已經被他們攻陷了兩座城池和十七處集鎮,雖然都收復了,但被掠奪的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