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問題是這樣“擊鼓傳花”的操作,說到底傳到了後面,還得他站出來解決,因為這個時期的大明沒有什麼政治高手來幫他接手爛攤子。
別人是“擊鼓傳花”,他是提早埋雷。
所以他不僅得處理,還得早早的處理。
“錦衣衛內部乾不乾淨,你想過沒有?”
朱由檢對陸文昭詢問,然而面對這個問題,陸文昭卻欲言又止。
顯然,他自己也不知道錦衣衛到底乾不乾淨。
儘管錦衣衛在兩年前加入了一批燕山學子,但相比較它的規模,燕山學子的數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更何況,又有誰敢說,燕山學子就一定清廉?朱由檢自己都不敢說。
朱由檢早就察覺到燕山學子在官場上形成的勢力太大,因此他才準備推行全民教育。
眼下全民教育的苗頭都沒有出現,倒是燕山派先開始對大明的能臣幹吏下手了起來。
“今年是順天學府和應天學府第一批學子畢業對吧?”
朱由檢默默飲茶,而他的話也讓陸文昭微微頷首:
“今歲是第一批畢業,一共有三千二百三十一人,此外燕山學府也將畢業十四萬三千餘人。”
“工部修建的北直隸各地學院如何了?”朱由檢反問,而陸文昭也下意識回應:
“都已經修建完畢,一共一百三十四縣,四百零二學院,每個學院可容納一千百學子,合計可容納四十萬兩千人。”
“需要多少教習?”他繼續反問,而陸文昭也繼續回應:
“按照殿下制定的初學五科,每教室學子不超過三十人來算,需要最少兩萬一千教習。”
“當然,這只是初學五年階段的教習,而且只有縣城子弟。”
陸文昭現在說話和朱由檢越來越靠近了,不知道是不是兩人共事太久的原因。
不過這樣反而讓朱由檢很容易理解,因此在聽到對方的話後,朱由檢立馬開口道:
“北直隸有多少集鎮?”
“這……估計有一千二百餘個……”陸文昭沒有精確說出來,只是說了一個大致的數目。
“讓工部在這一千二百餘個集鎮修建可容納三百人的小學院,明年正旦節以前我要看到全部完工。”
朱由檢的話一說出來,陸文昭立馬就瞭解了對方的意思,於是立馬說道:
“殿下,這一千二百餘個集鎮學院,等同於四百多個縣學院,如果再修建,那需要再支出兩萬多教習……”
“我清楚。”朱由檢斬釘截鐵的回答:
“我清楚多出這四萬多教習,朝廷就會多出五六十萬兩銀子的支出,也知道多出這四萬多教習,便會多出八十餘萬可以免費就讀官學的學子。”
“燕山已經不堪用,必須得推行地方教育了。”
“從今年招募開始,燕山的招募數額削減,另外還沒有修建的其餘燕山學府紛紛取消計劃,燕山學府保持眼下的十五所就足夠了。”
“明年北直隸率先推行官學教育,順帶籌備山西、陝西、河西、山東、河南、遼東等北方六省的學院建設。”
“如果我沒有記錯,明年的學府畢業人數是十六萬對吧?”
“是……”陸文昭低下了頭,而朱由檢見狀則是吩咐道:
“明歲開始,恩科分數線提高到四百五十分,達到分數線的可以授官,達不到的就分配前往教學。”
“大明的官員目前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多人,不僅僅內部足夠,日後還要進行優勝劣汰。”
朱由檢大概清楚了,之前他基本逢考就授官的制度已經過時,眼下大明的官位緊缺,弄得官員一個個想著爭權奪利。
既然他們沒有事情做,就找些事情給他們做。
他們不是喜歡疲民,弱民嗎?那他也可以疲官弱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