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提督慢走……”魏忠賢帶著王體乾與曹化淳行禮,而曹化淳回禮後便走入了庭院之中。
在他走後,魏忠賢和王體乾沒有上馬車,而是重新叫來了馬車,隨後上車前往了司禮監。
至於曹化淳,他則是在走入庭院後,便見到了正在煮酒賞雪的朱由校,當即跪在地上,隔著老遠行禮道:
“萬歲、奴婢曹化淳求見,齊王殿下有信託奴婢轉呈。”
“過來吧……”
朱由校拿起溫酒品了一口,心不在焉的傳喚,而曹化淳也掏出了一份手書,小心翼翼的上前遞出。 …
朱由校接過、隨後一目十行的看完了信中內容。
這信的內容,主要是朱由檢說了將諸藩封往海外,不讓他們在兩京十四省拖累大明。
藩王海外就藩後,所有親王、郡王、郡主將軍等人的俸祿也可以省下,變相為大明省了上百萬兩銀子。
除此之外,朱由檢沒敢說直接遷移百姓,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說過幾年會大旱,那這話只會被自家皇兄一笑泯之。
因此、他將遷移百姓,定為了罪犯、養濟院懶漢、以及其他還在迷信白蓮教的愚民。
這些人趕出大明,對大明是一件好事,畢竟養濟院的懶漢每年要吃去地方不少糧食。
將他們送出去,還能從藩王手中撈出不少銀子,百利而無一害。
不過即便朱由檢已經想的這麼完美、朱由校還是不滿意的皺了皺眉。
只是他沒有當著奴婢的面說什麼,而是將書信放在一旁,隨後道:
“讓弟弟自己安排便是,另外二省之地的衛所裁撤後,是否也如之前御馬監的田賦規定一樣,繳納三成田賦?”
“回萬歲,還是一樣繳納三成田賦。”曹化淳老實回應。
“山東、河南百萬流民的遷移如何了?”朱由校眉頭舒展,繼續品酒詢問,而曹化淳聞言也介紹道:
“朝廷承諾遷移抵達遼東提供糧食,但流民和百姓們都十分抗拒,依舊寄希望於和官府借糧,繼續在河南耕種。”
“然而河南、山東等地官府早已因為山東大震的後續賑災而沒有了官糧,因為百萬流民為了活命只能北上。”
“除了流民之外,陝西、河南、山東等地養濟院的懶漢也被殿下強制遷往遼東了。”
“目前發放災民的木牘已經多達三十多萬塊,每日還在以數萬的規模不斷上漲。”
“看規模來看,流民的數量不止百萬,或許能有一百五十萬左右……”
“殿下說、這些百姓遷往了遼東,只需要老實開墾耕種三年,那第四年就能反哺朝廷。”
“遼東、努爾幹兩地,若是有錢糧供應,百姓出人,開墾出數千萬乃至上億畝耕地都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加上努爾乾的松花江,混同江(黑龍江)兩岸,都曾有我大明敕封的衛所女真,儘管老奴在對這些衛所女真圍剿,但耕地既然已經開墾出來,那就可以遷移百姓前往,如果……”
曹化淳還想再說,但朱由校卻抬手打斷道:
“你的意思是,弟弟要遷移百姓前往努爾幹?”
“回萬歲,正是……”曹化淳老實回答,並繼續道:
“殿下說過、老奴若是遁入山中,屆時如果不圍追堵截,必然會在之後對我大明造成傷害,如當年北虜遁逃一般。”
“因此、必須沿遼河、松花江,混同江北上,將已經有田地的地方重新遷移百姓,駐紮兵馬。” …
說到兵馬,朱由校想起了明年的平遼一事,於是放下了酒杯,對曹化淳道:
“平遼一事為主要,你讓人回信弟弟,不要耽擱了平遼。”
“萬歲請放心……”曹化淳回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