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朱國祚等人,恐怕我等只新法早已頒佈施行,天下百姓都能喘鬆一口氣了。”
開口之人是周朝瑞,楊漣看了他一眼,並沒有說什麼,只不過這舉動讓劉一燝看到了。
劉一燝對越來越沉默的楊漣很好奇,想知道他在想什麼,因此片刻後詢問道:
“文孺、你是我們之中,與齊王接觸最多的,說說你的想法。”
劉一燝一席話,讓所有人都看向了楊漣,想知道他所接觸的朱由檢是什麼樣子。
面對十幾道目光的投來,楊漣心中長嘆了一口氣,又整理了一下思緒,隨後才道:
“齊王,若是不生變,定能讓大明中興!”
一句話,給出了最大的隱患,還有最高的評價。
要知道、中興這兩個字可不能亂用,但楊漣依舊給出了這樣高的評價。
這就說明、朱由檢確實是有這樣的能力,但這樣的能力在藩王身上,而不在皇帝身上,這就是隱患了。
如果是皇帝有這樣的能力,那對於大部分文臣來說,可能不是好訊息,但對於少部分人和大部分百姓來說,絕對是一個福音。
“齊王尚年幼,與萬歲也十分親暱,應該短期無礙。”
左光斗這時突然插了一句話,而這句話也是眾人的想法。
畢竟現在距離朱由校被朱由檢扶持登基還不過十四個月,哪怕要變,也不會變的那麼快。
朱由檢距離坐上那個位置最近的一天,便是那一夜了。
“齊王革新,頒佈的宗室新法也不錯,老夫以為,還是可以支援的。”
劉一燝發話了,而他的發話過後,卻迎來了新的問題。
支援?那很簡單,在坐的十幾個人不彈劾就行,但問題是下面的人呢?
眼下東林黨可不是什麼密集的利益組織,真正擁有共同利益,是歷史上黨爭勝利,吞併了不少齊楚浙宣昆五黨官員的時候。
但在這個世界,這一舉動被朱由檢制衡停頓了,所以他們依舊還沒有跨出那一步。
沒有利益,就沒有能讓所有人都認可的指揮能力,便不會有人順從。
這就是晚明黨爭尷尬的局面。
凝聚力高,說明背後的利益牽扯很大,因此無法輕易施行變法。
凝聚力低,說明背後利益瓜葛少,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動力進行變法。
在一群基本上都是中小地主、乃至富農背景下的東林黨人。
免除那一點點田賦,對他們來說的誘惑力根本不大。
相反、策反他們其中一些人的成本可謂低廉。
就比如楊漣、以他楊氏一年的收入,也不過五六百石糧食,換算為二百兩銀子罷了。
如果他沒有氣節,那花二百兩銀子就足夠賄賂他。
像楊漣這種富農階級的官員,在東林黨內比比皆是,但有他這樣氣節的人,卻寥寥無幾。
賄賂成本的低廉,決定了以浙黨為首的五黨官員,可以用利益讓大部分東林黨在某些時候閉嘴。
只要不是雙方的權力鬥爭,那麼大部分東林黨人,還是本著渾水摸魚的態度站隊。
“明日恐怕會有不少人彈劾齊王革新宗室之舉。”
劉一燝經歷太多了,已經知道明天他將面對的是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