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事不留名,季札當為楷模!
……
回到舜過山季札的住處後,慶忌又在茅草屋當中,跟季札對席而坐。
此時夜幕降臨,聽取蛙聲一片。
作為主人家,季札還特意為慶忌沏了一壺茶,分別倒了一杯。
不得不說,隱居於舜過山的季札,生活分外的愜意。
所有吃穿用度,季札基本上都能做到自給自足。
說了一些體己話之後,季札若有所思的問道:“大王此番到訪,怕不止是拜訪老臣那麼簡單?”
“瞞不過叔祖你。”
慶忌微微一笑道:“叔祖,依你看,我吳國而今最大的缺陷何在?”
聞言,季札想了一下,便道:“回稟大王,若說我吳國現在最大的缺陷,莫過於人心不附。”
“自壽夢以來,吳國始強,崛起於東南一隅之地,而後歷經諸樊、餘祭、夷昧、王僚,至大王,共四代人六位國君。”
“前五代先王盡皆勵精圖治,使吳國的國力蒸蒸日上。”
“大王你以二十一的時間,吞楚滅越,西亡巴鄖,南並百越、百濮之地,北逐諸侯,大霸天下。”
“使吳國的疆域,擴充套件了十倍不止。”
頓了一下,季札又道:“然,大吳擴張勢頭過於迅勐,實乃遺患無窮也。若匠人建房,一磚一瓦,夯實地基,必不可少。”
】
“大王急於求成,所用之磚瓦材料,非是上品,其房雖大,卻不甚堅固,若暴風一吹,老臣唯恐吳國這間房,有傾覆之危……”
季札的想法,跟慶忌是不謀而合的。
實際上,吳國而今最大的隱患,不少有識之士都看得出來。
但,如何解決掉這一隱患,最大限度的將吳國的全部力量利用起來,才是最難的。
“叔祖何以教寡人?”
“大王,恕老臣直言,若欲穩固我吳國的根基,首在治人,治理人心。”
季札緩聲道:“若人心歸附,則大吳根基勢必堅不可摧。”
“如何使人心歸附?”
“唯有推行仁政。”
“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