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貿然把金額定的太高,確實有些不太合適。
。。。。。。
有了薄皇后和慄妃捐款數額,其他的妃嬪也被迫提高了捐款的預算。
程姬捐贈一百八十金、賈夫人也捐贈一百八十金。
她們和慄妃屬於同一級別,都是生下了兒子的妃嬪。
不過,為了顯示謙卑和省錢,她們都比慄妃捐款略少了一些。
慄妃聽了二人的捐贈數額之後,心中又既高興又不高興。
她高興的是,二人主動示弱,低她一頭,讓她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
她不高興的是,自己出的錢比這兩個人多,總感覺虧了不少。
和慄妃、程姬、賈夫人同屬一級的還有兩個王夫人,即王娡和王兒姁。
皇后之下,以她們五人為尊。
因為這五人給漢景帝生下了十三個兒子,同母者為宗,所以司馬遷在《史記》裡將她們稱為“五宗”。
五人當中,以慄妃的資歷最老,是皇后之下第一人。
所以在歷史上,薄皇后被廢之後,她理所應當的皇后的順位繼承人,奈何漢景帝不肯冊封。
有了程姬、賈夫人捐贈一百八十金的行為,王娡和王兒姁本來也應該捐贈一百八十金。
畢竟她們四人的資歷比慄妃還是差些的。
但是,王氏姐妹年紀最少,顏值還沒有崩壞。
她們現在很受漢景帝的喜愛,是後宮當中的當紅炸子雞。
對於慄妃這樣年老色衰的老人,她們這兩個新人自然是有些不服氣的。
大家的地位相等,為什麼要給慄妃面子,主動低她一頭呢?
她們偏不,於是兩姐妹全都選擇了捐贈二百金。
她們倒不是有多心善,主要是為了和慄妃平起平坐,是為了鬥氣。
果然,聽到二人的金額與自己相等,慄妃的面色有些不善。
但幾個人的地位是相等的,她有說不出什麼來,只好暗自生氣。
。。。。。。
薄皇后等六人捐贈完成之後,就輪到下面的人了。
漢初沿襲秦代的後宮制度,下面依次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級別。
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昭儀、婕妤等好聽的等級名稱,在此時還沒有出現。
按照尊卑有序的原則,美人大多捐贈百金,良人大多捐贈五十金,其餘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各三十金至十金不等。
在竇太后的逼迫之下,她們都“十分自願”的慷慨解囊,表達了他們對於災民的愛心。
總之,漢景帝的這些女人們或多或少都進行了捐贈。
雖然每個人捐贈的不多,但是架不住後宮人多啊。
最後,算了算賬,居然總共捐贈了四千九百金。